[发明专利]一种钢铁除锈、钝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8109074.3 | 申请日: | 198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德平 |
主分类号: | C23G1/04 | 分类号: | C23G1/04;C23G1/08;C23C22/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公***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除锈 钝化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钢铁除锈和短期防锈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由除锈液和钝化液组成。
国内外除锈的主要方法有手工除锈、喷砂或喷丸除锈、高压水或高压水砂法除锈、化学除锈等。手工除锈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除锈质量差,且铲除的锈尘对人体有害;喷砂或喷丸除锈除锈效果虽好,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粉尘和机器的噪音对人体健康危害大,且不适应薄板金属除锈;高压水或高压水砂法除锈对小件除锈不适宜,且设备多成本高;化学法除锈主要是强酸酸洗除锈,而一般强酸不是挥发性强(如盐酸)就是吸水性强(如硫酸),对环境、对人体易造成危害,另外强酸除锈对钢材易产生过腐蚀,影响钢材的使用寿命。
而人们研制的各种去油-去锈-磷化-钝化工艺或去油-去锈-磷化钝化工艺或去油-去锈工艺都存在成本高、使用温度高、工艺过程(时间)长、不利于工厂连续化生产的缺陷。
中国发明专利85104742号对钢铁的除锈钝化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然而成本仍然偏高,大规模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保证除锈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对钢铁迅速除锈,并在除锈后的钢铁表面生成一层有一定抗蚀能力的钝化膜,有效地防止涂刷前的再次生锈。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以盐酸作为除锈剂,以LK-44为缓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平平加O作为活化、渗透、扩散、净洗剂。
除锈液的配比是(重量百分比)
盐酸 6-23
十二(或十四)烷基苯磺酸钠 0.05-0.3
LK-44 0.005-0.4
平平加O(FAE) 0.05-0.4
水 余量
对非精密件可不用LK-44,LK-44可用乌洛托品代替,但用量为0.3-0.9,平平加O也可用OP系列乳化剂代替。
钝化液中含有生石灰、间硝基苯磺酸钠和水。
钝化液的配比是(重量百分比)
生石灰 0.6-4
间硝基苯磺酸钠 0.3-1.3
水 余量
钝化液的PH值应控制在12以上。
除锈液中,由于表面活性剂存在,故对矿物油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它与盐酸除锈互相促进,因而除锈速度快。又由于所用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因此除锈液成本较低。它们能使除锈后的钢铁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的钝化膜。该钝化膜可使钢铁表面在涂装前1-30天内保持不再锈。有利于涂镀处理。
本发明所说的除锈液与中国发明专利104742号提供的除锈液比较,其渗透作用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故质量更好。本除锈液在数秒至数分钟时间内就可把氧化皮和锈层从钢铁表面清除。除锈后钢材表面呈钢灰色。
本发明有很多明显的优点:生产设备简单,原料价格低、产品储藏时间长、生产周期短、不需加热升温,并能防止“氢脆”。除锈成本低,仅为喷砂除锈的1/30,为一般酸洗的1/15-1/10,施工效率可达90平方米/日.工,比喷砂除锈快2-4倍,比一般酸洗除锈快3倍。除锈液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和大小的影响。除锈液和钝化液能反复使用。并且不燃烧、不爆炸、对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工艺过程是: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地点建造相应大小的除锈池、清水池和钝化池。按本发明给出的配比配置除锈液、钝化液,分别注入池中,并在清水池中放入清水。
使用过程如下:
1、对钢铁构件制品进行予处理,清除表面杂质(如泥土、焊渣)。
2、把钢铁构件、制品放入除锈池中,浸泡除锈约20秒-4分钟,当油污较重时,除锈时间约3-10分钟。
3、将除锈后的钢铁构件、制品迅速置于清水池中清洗干净。
4、将清洗后的钢铁构件、制品迅速移入钝化池中进行钝化处理,约3-5分钟。
5、用水清洗钢铁构件、制品表面,经自然风干后即可得到光亮的银灰色金属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德平,未经冯德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9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