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值守语音应答选号用户电话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0163 | 申请日: | 198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01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钱炜;王发义;朱建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炜;王发义;朱建时 |
主分类号: | H04Q3/62 | 分类号: | H04Q3/6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承根 |
地址: | 上海市凤阳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值守 语音 应答 选号 用户 电话 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话通讯装置,尤其涉及无值守的语音应答选号用户电话交换装置。
现有的电话网络由于受到传统制式的局限,接在电话网络上的用户交换机都是采用值守操作方式。即外线打入交换机时,先需有话务员(即总机接线员)受理,然后再由话务员操作交换机接通外线用户所需的分机,此外,还有一种所谓的“无值守”交换设备,其工作方式之一是,外线打入时先有某一指定的分机受理(相当于话务员),如果不是该分机的电话,则该分机的受话人代为转至其它分机;工作方式之二是循环振铃法,即外线打入时先由“1”号分机振铃,如果“1”号分机无人受理,则振铃一段时间后转到“2”号分机振铃……,这样依次循环,直到某一分机有人受理,然后由该分机的受话人与外线通话或者代为转到其它分机。这类所谓的“无值守”交换设备实际上还是需要有起到话务员(接线员)作用的专职或非专职人员参与操作。
上述各种接线方式的明显不足是需要有话务员参与操作才能接通所需的分机电话,对于中等或小型规模的用户来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员浪费;并且对有些场合来说,保密性也不能完全保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无值守的用户电话交换装置,用以取代总机接线员的位置,做到真正的无值守分机电话转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装置来实现的,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包括:与局线线路相连的模拟话机,与所述模拟话机相连的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与各个分机电话机相连的矩阵交换网络,以及控制上述模拟话机,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以及矩阵交换网络的各自工作状态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当外线电话用户拨通电话号码后,所述计算机系统控制模拟话机摘机并接通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使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中的语音发生器发出带有识别内容的语音信号,该信号通过局线传向用户,同时,计算机系统控制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中的收音电路工作。当外线用户听到自己所需的语音信号所代表的分机号码后发出某一特定的应答信号,该应答信号被语音应答处理系统中的收音电路接收后,送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控制矩阵交换网络使所对应的分机与局线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外线欲打入分机时,无需值守人员接线就可直接接通所需的分机,省去了总机转接的麻烦;另外,可以在不建局,不增设线路和改变任何电话设备的情况下成倍地扩展电话用户,特别适合于中小规模的单位或地区以及住宅用户。
下面参见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和工作过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的框图构成;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话交换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图构成,它包括与局线相连的模拟话机1,与所述模拟话机1相连的语音应答处理系统2,与各分机相连的矩阵交换网络4,以及能够控制模拟话机1,语音应答处理系统2及矩阵交换网络4的各部分工作状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3。
上述的语音应答处理系统2包括语音发生器22及收音处理器21,该语音发生器22和收音处理器21的工作状态通过计算机系统3控制与模拟话机1分别接通或者断开。
当外线用户拨通电话后,计算机系统3控制模拟话机1,模拟摘机,接通电路。首先计算机系统3控制语音发生器22与外线电路接通,并使语音发生器22发出带有识别内容的语音信号,该信号通过局线向外线用户传输。在第一语音信号发出以后,计算机系统3立即控制收音处理器21与外线电路接通,断开语音发生器22与外线的通路,此时,看外线用户是否发出某一特定的应答信号。如果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并无特定的应答话音,则计算机系统3控制断开收音处理器21与外线用户的通路,而重新接通语音发生器22与外线的通路……。这样,直到外线用户在听到语音发生所发出的代表自己所要分机后发出某一特定的应答信号,该信号被收音处理器21接收后送入计算机系统3,计算机系统3随即控制矩阵交换网络4将对应的分机与外线用户接通,并使分机振铃。
参见附图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值守语音应答选号电话交换机的实施电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话交换机的各部分构成及其作用将结合工作情况,如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炜;王发义;朱建时,未经钱炜;王发义;朱建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囱帽
- 下一篇:小学生用交通安全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