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0409 | 申请日: | 198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040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9 |
发明(设计)人: | 董波;李庆兰;严淮;王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铁道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1B31/0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树峰 |
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活性炭为吸附介质的净水器。
现有的净水器主要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中国专利86205115的《净水装置》采用浓水室与活性炭室以及活性炭室与净水室之间设置高分子材料的过滤用膜,以高分子膜作为水处理中的预滤和最终过滤。这种净水器的高分子隔膜面积受装置直径大小控制,出水量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因采用果壳活性炭,出水中的亚硝基含量有升高趋势,并且活性炭室将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尽管在使用中有5%~10%的净水被用来冲洗隔膜和活性炭,但仍有部分细菌残留在活性炭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提高水中亚硝基含量、体积小、出水量较大、能有效杀灭和滤除水中细菌的净水器。
净水器由壳体、活性炭、高分子预滤和终滤膜组成,其特征在于预滤膜(8)套在杯状渗银活性炭(7)的外表面上,复合终滤层(6)卷在杯状管芯(5)的外园柱面上;管芯(5)套在杯状渗银活性炭(7)内,其杯口与出水口(3)连通,管芯(5)的园柱面上有通孔(10),杯状渗银活性炭由高分子材料与渗银活性炭粉末烧结成蜂窝状。
复合终滤层(6)由套状终滤膜(11)、隔网(13)和膜支撑体(12)组成,管芯(5)穿在终滤膜(11)套内,终滤膜(11)开口边缘粘合密封。终滤膜(11)的孔径为200~2000埃。隔网(13)和膜支撑体(12)由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网状或多孔状。
预滤膜(8)采用聚乙烯醇滤膜,膜厚为2~10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预滤膜和活性炭具有园柱结构,终滤膜采用卷式结构,使出水量增大,而净水器体积缩小,吸附介质采用高分子材料与渗银活性粉末烧结而成的复合管,对水中的细菌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亚硝基含量的增高,使水的净化程度提高。用该净水器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细菌总数每毫升少于20个,大肠杆菌基本消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净水器的内部结构见图1,外壳(2)与壳盖(1)通过螺纹或紧密套合连接在一起,壳盖(1)上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3)。渗银活性炭(7)被烧结成杯状,其杯口通过螺纹连接在壳盖(1)上。渗银活性炭的外表面上套有一层2~10毫米的预滤膜(8),预滤膜(8)采用聚乙烯醇膜或其它高分子过滤膜。预滤膜(8)和渗银活性炭(7)的杯口端与壳盖(1)之间用密封圈(9)密封,防止未预滤的水直接渗入活性炭。管芯(5)的杯口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壳盖(1)上,出水口(3)与管芯(5)连通,复合终滤层(6)包裹在管芯(5)的外园柱面上。
图2是净水器复合终滤层结构图,终滤膜(11)呈套状,管芯(5)穿在套状终滤膜内,膜支撑体(12)夹在终滤膜套内,隔网(13)叠在终滤膜(11)的外侧,膜支撑体(12)可以先在管芯(5)上包裹一层,达到充分保护终滤膜的目的。终滤膜(11)的开口端与膜支撑体(12)的边缘相互粘合密封,防止水从膜支撑体边缘直接进入管芯。管芯(5)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将终滤膜、膜支撑体和隔网同时缠裹在管芯园柱面上。终滤膜(11)可以采用孔径为200~2000埃的微孔膜或超滤膜。净水器的处理过程如下:自来水通过进水口(4)进入净水器内,先通过预滤膜(8)滤除水中的颗粒状固体物质及铁锈等;然后经渗银活性炭(7)将大部分有害物质吸附,同时释放出微量银离子,杀死水中的细菌;最后,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经隔网(13)渗入,通过终滤膜(11)过滤,经膜支撑体(12)和管芯园柱面上通孔(10)从出水口(3)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铁道学院,未经兰州铁道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