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吸程调浆泵无效
申请号: | 88200463.8 | 申请日: | 1988-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端品;谢永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冶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7/04 | 分类号: | F04D7/04;F04D13/08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吸程调浆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浆泵,也叫做提升搅拌槽。它具有搅拌和泵的双重作用,特别适用于选矿厂、化工、环保、湿法冶金方面以及其它需要调浆和用泵的地方。
国外四十年代就有了调浆泵,主要用于在平地建设选矿厂。例如,1954年保加利亚在帮助我国建设广西泗顶铅锌矿时即使用了调浆泵于选矿厂,以后我国又自行设计了φ1000×1000毫米至φ3000×3000毫米的各种规格调浆泵,但由于这种调浆泵吸程低,只有一米左右,并且在停车后由于矿砂的沉积而将叶轮埋没,使调浆泵重新启动十分困难,需要人工将沉积于叶轮和槽底的矿砂清除干净以后才能启动运转,因而使用这种调浆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调浆泵的吸程,避免矿砂沉积于叶轮和槽底,克服调浆泵启动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程高,在五米以上吸程,并且启动容易的新型调浆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1.将叶轮提升到离桶底有一定的高度,一般离桶底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桶高;2.在叶轮的底面中心设有吸浆管;3.桶底的中心设有吸浆室;4.吸浆室上有可插入吸浆管的导孔,吸浆管的一端与叶轮相接,另一端插入吸浆室;5.吸浆管与吸浆室之间的连接处用挡圈密封;6.在桶的底面或侧面设有进矿浆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调浆泵启动后,当槽内的矿浆液面高于叶轮时,由于叶轮的高速运转,因而在叶轮的下方产生一个较大的负压,靠这个负压由吸浆管将矿浆从吸浆室吸上来,经叶轮上的导流孔流出,再由叶轮甩出去形成搅拌,由于在吸浆管和吸浆室之间用挡圈密封,吸上的矿浆不会倒流,即矿浆不会短路而造成恶性循环,因而始终保持一个负压,从而使吸程提高,可从原来的1米吸程提高到5米以上的吸程。
由于安装的叶轮离桶底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为离桶底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桶高,足以使叶轮在停车时不被沉积下来的矿砂所埋没,因而,需要重新启动调浆泵时,不需任何清理工作,即可直接启动,即减少了很多麻烦,又使启动功耗降低。
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吸程调浆泵的示意图。它由皮带轮罩〔1〕、电动机〔2〕、转轴〔3〕、导流筒〔4〕、挡板〔5〕、一级叶轮〔6〕、二级叶轮〔7〕、吸浆管〔8〕、挡圈〔9〕、吸浆室〔10〕、进浆管〔11〕、槽体〔12〕、溢流口〔13〕构成。
启动调浆泵,当矿浆液面高于叶轮〔7〕时,由于叶轮的高速运转,而产生一个很大的负压,使矿浆从进浆管〔11〕被吸到吸浆室〔10〕,由吸浆管〔8〕将矿浆再吸到叶轮〔7〕中,由叶轮上的导孔流出,被叶轮〔7〕甩出,形成搅拌,如此不断地作业,当矿浆液面高于溢流口〔13〕时,矿浆就由溢流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有导流筒〔4〕和挡板〔5〕,不仅可以消除轴芯周围的旋涡,而且使矿浆上下循环,改善了矿浆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有两级叶轮、即叶轮〔6〕、叶轮〔7〕、目的是为了适应搅拌较粗粒、比重较大和浓度较高的矿浆,一般矿浆浓度在30%以下,比重在3.5以下,粒度小于0.4毫米的,均可搅拌。
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级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冶金研究所,未经广西冶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