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转动液压伺服阀无效
申请号: | 88200510 | 申请日: | 198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051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盂令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盂令元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苏文举 |
地址: |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 液压 伺服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转动液压伺服阀,特别适用于水轮机的导叶、转浆式水轮机叶片、进水排水阀门、船闸、轮船舵机、以及工程机械液压伺服控制技术领域。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四通伺服滑阀,控制与返馈信号均为直线位移,其不足之处是滑阀的制造工艺难度大,通油窗口搭接量不易控制,精度不易保证,造价高。而且没有大功率的电器执行元件与之相配,要组成强力电液伺服系统需要多级液压放大,使系统复杂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转动液压伺服阀,在阀体腔内装配能作相对转动的2个圆柱形阀芯,使控制与返馈运动成为转动;同时,该阀还设置圆形通油窗口,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使精度容易保证并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由带有进油孔7的阀体3、装配在阀体3腔内的具有排油孔18的上阀芯4、下阀芯6、装配在阀体3上具有回油孔2的上盖1、下盖8、以及装配在上盖1上的一个空心调节螺钉16组成一种转动液压伺服阀,其特征在于:
(a〕、能作相对转动的上阀芯4和下阀芯6分别与信号输入控制轴15和返馈轴9连接,
(b)、所述下阀芯4上设置4个圆锥销堵13将环形槽5分别分成2个高压油室和2个回油室,
(c)、所述下阀芯6上分别设置2个高压油孔17,4个窗口19输油孔,其中2个与阀体3上的输油孔11相通,另2个与输油孔10相通。
(d)、所述上阀芯4的4个圆锥销堵13分别控制下阀芯6的4个窗口19的开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转动液压伺服阀的主体部件是由圆柱形阀体、阀芯、轴和盖构成,便于机械加工、工艺性能容易保证。
2、所述上阀芯的4个圆锥销堵和下阀芯的4个窗口以轴线为中心沿圆周均布,并能做相对转动,信号输入控制轴的动作力矩能用电气执行元件进行控制操作灵活、动作准确。
3、便于组成一种强放大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以实现重型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转动液压伺服阀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装配图。本图是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俯视图。
图面标注符号说明:1上盖,2回油孔,3阀体,4上阀芯,5环形槽,6下阀芯,7进油孔,8下盖,9返馈轴,10下输油孔,11上输油孔,12销,13圆锥销堵,14均压通孔,15信号输入控制轴,16调节螺钉,17高压油孔,18排油孔,19圆形窗口。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盖1,8阀体3、轴9,15以及阀芯4,6等构件选用钢材制成。
在转动液压伺服阀的阀体3腔内装配上阀芯4与下阀芯6。上阀芯4与信号输入控制轴15,下阀芯6与动作返馈轴9分别用销子固定。但上阀芯4与信号输入控制轴15,下阀芯6与返馈轴9,可绕同一轴线相对转动。上阀芯4与下阀芯6之间以及阀芯与阀体3之间的接触面须贴合紧密,保证密封。上阀芯4开有断面为矩形的环形槽5,该槽被上阀芯4上4个沿圆周均布的圆锥销堵13分成四段。其中,轴对称的2段通过下阀芯6的高压油孔17及环形槽5与进油孔7相通;另2段则通过上阀芯4的2个排油孔18与上盖1的回油孔2接通。而下阀芯6于其中一段内开有一个均压通孔14,使阀的最下面与低压回油孔2接通。
在下阀芯6与上阀芯4上圆锥销堵13的对应位置上开有4个圆形窗口19。该窗口19与上阀芯4上的4个圆锥销堵孔是在上、下阀芯以中心孔轴线定位装压在一起后一次同钻铰加工而成,从而保证了窗口与销堵位置的完全一致。圆锥销堵13的锥度严格按铰刀锥度配制。销堵打入阀芯后用销12固死。事先在上或下阀芯接触面上根据窗口要求的搭接量按锥度留有磨削余量,在销堵打入、固死后拆开上、下阀芯,磨去余量,由此达到准确控制搭接量的目的。圆锥销堵(或孔)的锥度,根据需要可取1:50或1:100。当搭接量为负时,这时可采用锥铰刀来扩大下阀芯上的窗口,以进刀深度来控制负搭接量的大小。
图1、图2位置为转动伺服阀的稳定平衡状态。当转动信号输入控制轴使之向某方向转动一个角位移时,则使某2个轴对称窗口接通高压,从而使一个输油孔输出高压油,而另2个窗口则接通回油孔,使另一输油孔接通回油通道。当转动方向改变时,则2个输油孔内油的流动方向也随之改变。
本伺服阀的输油孔输出高压油为25kg/cm2-200k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盂令元,未经盂令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分格爆光的照相、翻拍机
- 下一篇:弹簧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