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气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0665 | 申请日: | 198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066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6/18 | 分类号: | G05D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慧,楼艮基 |
地址: |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控制 装置 | ||
一种节能式的气动控制装置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目前,由于气动系统摩擦阻力大,气体可缩性使得系统刚性差,气体易泄漏,从而导致气动系统效率低,功耗、能耗均很大。为此国内外在消除泄漏,减少管道压力损失,改进密封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工作。87年本发明人曾发明了一种无密封圈的气动元件,其特征是取消了气动缸活塞上防止内泄密的密封圈(见中国专利申请号872095506),减少了气缸内的摩擦阻力。采用这种气缸后所使用的气动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它是由气源Ps,无密封圈气缸1,溢流减压阀2,单向阀3,中间加压式三位五通阀4,调压阀5,自动排水式分水滤气器6,二次油雾器7,排水节流阀8和单板机组成。上述气缸1可将流体动力变换为直线机械力及直线运动,溢流减压阀2稳定头腔A和B腔的进气压力,单向阀3是A腔(或B腔)的排气通路,中间加压式三位五通阀4控制气动缸换向,中间加压使气缸能平稳地在任意位置上停止,以提高系统的刚性并起缓冲作用,排气节流阀8起调速作用,单板机9给阀4加电信号使其导通。整个回路气流流程如下:当9给4右端加电信号后,电磁阀导通,阀芯向右移,Ps与A腔接通,B腔与4中通道B′O2接通,此时A腔进气,B腔排气,气缸1作进程运行。A腔进气流程,Ps→5→6→7→4→2→气缸1的A腔;B腔排气流程,B腔→3→4中B′O2→8→排入大气。当9给4左端加电信号时,阀芯向左移,Ps与B腔接通,A腔与4中通道A′O1接通,此时B腔进气,A腔排气,气缸作回路运行。B腔的进气流程,Ps→5→6→7→4→2→气缸1的B腔;A腔排气流程,A腔→3→A′O1→8→排入大气。上述气动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了无密封圈的气缸代替了原有气缸,减少了摩擦阻力,耗能系数从1.25左右降至1.1左右,但从其工作过程可看出,整个回路中动作仍耗能较大(A、B腔均需从气源供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回程基本不耗能的气动控制装置。
该装置如图2所示,除前述回路外,还包括一个由溢流减压阀2,单向阀3,自动排水式滤气器6,贮能缸10,二位四通阀11,快速排气阀12,二位二通阀13组成的节能回路和一个由自动可调压力单向阀14,贮能器15,梭阀16组成的节能辅助回路。整个装置工作的初始状态必须是A腔无气体,B腔先由气源Ps进气,其进气流程为(此时9已给4左端加电信号,Ps与B腔接通),Ps→5→16→6→7→4→2→B腔。B腔充满气后,A腔无气可排。转为A腔进气,此9给阀4右端加电信号使其导通Ps与A腔接通,其气体流程为Ps→5→16→6→7→4→2→A腔。同时B腔开始排气,过程为B腔气体通过阀3,二位二通阀13→阀4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切换阀11,使B腔排气能进入贮能缸内中的C腔。同时另一路从阀13→阀4中通道B′O2→8→3→6→2→11→C腔,使贮能缸10中活塞推到贮能缸上端;同时D腔排气,排气路程是由D腔→11→15,这样既减少了D腔中压力,又对贮能器15进行了贮能。阀4左端加电信号后,A腔与阀4中A′O1接通,A腔排气。排气由A腔通过阀4后分为三路,一路直接切换阀13,切断Ps与B腔的通路;另一路进入阀4中A′O1切换阀11,使D腔中剩余气体通过12快速排入大气,以降低D腔中压力,保证A腔气体能进入D腔;因为阀11已被切换,所以第三路气通过A′O1→8→12→11→D腔→推动活塞压缩C腔气体进入B腔,即B腔进气流程为,C腔→11→3→2→B腔。整个装置如上所述,如此循环下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