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单体支柱鞋无效
申请号: | 88200818.8 | 申请日: | 198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树楷 |
主分类号: | E21D15/54 | 分类号: | E21D15/54 |
代理公司: | 煤炭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高峰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单体 支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开采用单体支柱(金属摩擦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总称)的座垫。
井下采煤工作面支撑顶板的单体支柱,承受顶板的强大压力。如果底板软,顶板来压时往往将单体支柱压到底板中,致使顶板大量下沉、破碎,因而发生冒顶事故。为防止支柱扎入底板,在软底板采煤工作面使用单体支柱时,长期以来,都在支柱下面垫一块特制的木垫(矿上通称穿木鞋)。但木鞋消耗大量木材,而且其抗压强度差,损坏率高,回收复用率低。木鞋被压坏后,支柱仍能被压入底板,难于避免发生冒顶事故。也有用木梁做木鞋的,虽然损坏率低些,但坑木消耗增大。有的煤矿使用铁鞋,虽然不致损坏,但回收时不安全,致使回收率降低,成本增高。此外,工人搬运铁鞋的劳动强度大。
据长期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强度高而使用方便、回收率高的柱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单体支柱使用的优质柱鞋。
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是以聚乙烯醇缩丁醛改性的酚醛树脂和3~5cm定长玻璃纤维为原料,用公知方法配制的酚醛玻璃纤维模压塑料,也可采用市场有售的同种成品。这种玻璃钢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达1200kg/cm2(而单体支柱底面积额定工作阻力30T时的压强是300kg/cm2,只相当于玻璃钢抗压强度的1/4),且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800kg/cm2)和抗拉强度(≥500kg/cm2);密度为(1.7~1.8)×103kg/m3,只是铁的比重的1/4。用玻璃钢制成的柱鞋有强度高和重量轻等优点。
这种玻璃钢柱鞋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柱鞋适用于顶板较完整、稳定,在回撤支柱时顶板暂不垮落的工作面,其特点是柱鞋底座是整体的,强度高;另一类柱鞋适用于顶板较破碎并不稳定,在回撤支柱时顶板已部分垮落因而埋压柱鞋的工作面,其特点是底座由3块组成,用铰链(俗称合页)连接,回撤被埋压的支柱时,底座可折叠下垂,减小提拉支柱的阻力。
适用于稳定顶板的玻璃钢柱鞋,由上盘1和底座2组成(附图1、2、3)。底座2的中央是一个柱槽3,槽的形状和尺寸与单体支柱的底盘一致,即金属摩擦支柱柱鞋底座上的柱槽为方形,单体液压支柱柱鞋底座上的柱槽为圆形,以便安装支柱。上盘1由两个半圆组成,用螺栓连接,上盘1的柱孔4的形状和尺寸,与单体支柱的柱体一致,即为方形或圆形。安装时将上盘的柱孔套在柱体上,等支柱在底座的柱槽3中就位后,对准上盘和底座上的连接螺孔5和6,上盘正好压在支柱下部凸出的底盘上,然后用螺栓固定,支柱与柱鞋即连成一体。
为使支柱支设后不致移位,在底座2的底面有能插到底板中的防滑齿7。
为满足支设支柱须有3°~5°的迎山角及在顶板作用下支柱微量摆动的需要,上盘1上的连接螺孔5做成长圆形,底座2的柱槽也须留有一定余量,在顶板来压时,支柱就能以它在柱槽3中的下支点为定点,随之做微量摆动。
适用于破碎顶板的玻璃钢柱鞋见附图4。合页13由4块2mm钢板焊接而成(附图7)。两块对称的梯形钢板的长边上各焊一根φ6mm的铁管,管中各插入一根φ4mm的圆铁棍,铁棍两端分别焊在对称的方形钢板上。将左、右、中底板10、11、12分别用螺栓固定在合页13上,即形成底座9(附图6)。如支柱被冒落的顶板岩块埋住,回柱时上提柱体,底座上的左右底板10、11下垂,即可减轻阻力。同稳定顶板玻璃钢柱鞋一样,底座上也有方形或圆形柱槽3。底座9的底面有能插到底板中的防滑锥14。上盘8的连接螺孔15也是长圆形,其作用与稳定顶板柱鞋的上盘连接螺孔5相同(附图1)。
两种玻璃钢支柱的零部件,都是用公知方法利用专用模具热压成型的。
使用玻璃钢柱鞋,可改善顶板支护状况。使用木鞋时单体支柱的工作阻力只有10~15t,顶板压力再增大,木鞋即被压坏,支柱扎底,使顶板下沉直到破坏。使用玻璃钢柱鞋时,单体支柱的工作阻力可提高到25~30t,支柱的支设密度减小,顶板也不致下沉,从而增加了工作面工作、活动空间。由于柱鞋和支柱连成一体,支设和回柱时不需安装和拆卸,而且可以复用,因而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软底板采煤工作面的总长度约9万米,如按支柱间距0.5米,支设3~4排支柱计算,使用玻璃钢柱鞋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树楷,未经杨树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