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式垃圾贮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0884.6 | 申请日: | 198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义;康同仁;王孝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义;康同仁;王孝民 |
主分类号: | B65D3/00 | 分类号: | B65D3/00;B65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河北区王***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垃圾 贮运 装置 | ||
涉及垃圾的收集与清除装置。
现有的置于城市街道,用以贮存居民垃圾的容器,清除其中垃圾的方法是:将其在街道上铲入和倾入手推车,运到垃圾转运站。此法造成街道尘土飞扬,再加上手推车密封性差,造成沿途撒、漏,影响环境卫生。另一种圆桶式垃圾箱,靠汽车动力将其提起,倾垃圾入车斗,同样污染街道。还有就是每户居民将垃圾放入塑料袋,定时运走,此法目前尚难推广。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垃圾从产生、贮存以至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密封状态的垃圾贮运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城市的垃圾污染。
本发明由两大部件组成,即垃圾箱和运输车。平时将垃圾箱单独放置,须清理时,用运输车将垃圾箱运走垃圾箱是一个密闭的六面体:
1.在其顶面(1)上开有孔(K)1至3个,孔上有盖(G)。
2.在其底面(2)上安有3~4个万向轮(W),以便于轻快地移动垃圾箱。
3.在其前面(3)和后面(4)的对应的加强筋(33)、(34)上分别有承重轴(C),这两个承重轴用来与运输车上的两个弯板(18)相吻合。
4.在其右面(5)上靠近中部的两侧各焊有一个定高环(D)以与运输车上的定高机构配合使用,在右面的下部还焊有一个起重环(H),以备运输车上的起重钩将它钩住。
5.在其左面(6)上有一个方口(F),该方口用来与方板(7)密合。
运输车是由下列零、部件构成:
1.相互平行的前梁(8)与后梁(9),它们的距离稍大于前面与后面的距离,它们的截面为矩形。
2.将前梁与后梁连系起来的横梁(10),其截面亦为矩形,并与前梁、后梁形成U形。
3.焊在横梁上的车把(11)。
4.安装在横梁中部的、包括了起重钩(12)的起重机构(13)。
5.分别焊在前梁、后梁侧下方的V形架(14),每个V形架又由两片相互平行的V形片组成。
6.车轮(15)共2个,每个车轮介于两个V形片之间。
7.通过车轮轴瓦以及V形片下部半圆面的车轴(16)。车轴共2个,分别位于前梁、后梁的侧下方。
8.车轴两端的垫圈与螺母。
9.前梁、后梁上的定高机构(17),该机构包括焊在前梁(或后梁)上的带有L形开口的轴套(25),可以在轴套中滑动的定高轴(26),固接在定高轴上的手把轴(27)和手把(28),手把轴垂直于定高轴的母线,拽动手把使其在槽(M)内滑动,即带动定高轴滑动。当定高轴插入定高环后,须将手把旋转一角度使手把轴嵌入槽(N)内以防定高轴轴向窜动。
10.焊在前梁、后梁上面的弯板(18)。盖与孔的周边上都有凸缘,便于密封。盖通过盖上的上片(30),转轴(31),上面上的下片(32),与上面连系起来,使盖可绕转轴旋转。
为了使左面上的方板与方口密合,在方板下缘安有2个销轴(19),以与方口下缘上2个销孔(20)相配合;为防止方板脱落,在方板外面上部的两侧安有两个轴,轴上有锁片(21)、(22),该二锁片可分别搭合在固定于左面两侧边缘上的锁钩(23)、(24)上。方板上安有一个手把(S),便于密合方板与方口以及垃圾的倾倒。为使车轮易于安装拆卸,每个V形片下部有一个开口向下的长圆孔(29)。
起重机构为定型产品,可由市场购到。它由棘轮(38)、棘爪板(39)、轴端为方形的主轴(35)、钢丝绳(36)、压把(37)(在压把内安有另一套棘轮、棘爪)、起重钩(12)等组成,往复摆动压把,起重钩即可吊起重物。
本发明优点如下:
1.垃圾箱密封良好,配以轻便的运输车使垃圾的产生、贮存、运输各环节都处于密封状态;可实现垃圾的定点、定片、定量转运;从根本上杜绝了垃圾的撒漏、污染。利于形成城市全封闭型垃圾管理系统工程。
2.运输方便灵活,节省繁重劳动。无噪音。
3.制造简便,便于推广。
结合下列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4是垃圾箱单独放置时的立体图
图5是将方板从方口上取下后的立体图
图6是起重机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左侧视图
图8是图6的右侧视图
图9是定高机构立体图
图10是车轮、车轴、V形架部位详图
图11是V形片下部的开口长圆孔结构图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1.靠万向轮将垃圾箱从墙根轻轻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义;康同仁;王孝民,未经孙文义;康同仁;王孝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