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断电保护装置的制冷设备电子温度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0915.X | 申请日: | 198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沈立强;孙忠民;罗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立强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电 保护装置 制冷 设备 电子 温度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制冷设备温度控制器的改进,它主要适用于电冰箱,也可用于其它需制冷控温的场合。
目前多数电冰箱和制冷设备多用机械式温控器来调控温度,它结构简、造价低,但其控制范围窄,不能带任何保护电路,特别在电源不稳定时,易造成损坏冰箱主机等恶果。要维修安装时,也因其需专门仪器调试才能装机而增加麻烦;而且,目前国内厂家制造它时,关键零件尚需花外汇进口。至于日本东芝公司的冰箱,是采用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组成的电子温控器,性能可靠兼有半自动除霜电路,但亦无带任何保护电路,也因是进口货,价格昂贵,器件专配,不能国产化,且只有在配修东芝的坏冰箱时才供给。至于专利号85205247和86204641中提出的温控线路,全部采用了晶体管,在生产和应用时易受元件参数不一致性和温度漂移系数等影响,且要采用了多于一个以上的触点,长期使用的可靠性降低。至于专利号86201024和87205888提出的温控线路,都采用了可控硅,在感性冲击电流电压下工作可靠性不高,而价钱比继电器还贵;前者需用了较昂贵的精密温控集成块,后者则是温度取样灵敏度低。这对电冰箱都不大适合。所以,80年代的东芝冰箱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性能可靠且价廉的电子温度控制器,它可克服现有常见温控器的缺点,并立足于元件国产化。
现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实现:由变压整流电路〔1〕接电源供电,而对电压稳定度需求高的元件则通过稳压电路〔3〕转供;由温度采样电路〔10〕检知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信号,并经温度信号放大电路〔9〕放大后送入比较鉴别电路〔7〕来鉴别并发出指令,再通过继电器驱动电路〔5〕来控制电冰箱电机〔4〕开机制冷或停机;断电保护电路〔2〕是用来提供延时保护的;抗干扰电路〔8〕是用以吸收外干扰的;而压缩机工作显示电路〔6〕则可向用户显示工作状况。
本温控器结构简单易造,灵敏度高,温控范围大而准确可靠,耗电少,造价低(材料费约15元/台,机械式的差不多),元件可国产化,并增有断电延时保护,抗干扰,工作状态显示等新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由下述实施例及附图给出如下:
图1是方框图,绘有〔1〕至〔10〕的电路示意方框;图2是电原理图,绘有以英文字母编组或带连阿拉伯数字组编来表示的各元件连接示意。
现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之:
由〔D1〕、〔D2〕、〔C7〕、〔C8〕和〔B〕组成的变压整流电路〔1〕供电;由〔R11〕、〔R12〕、〔R13〕、〔R14〕、〔R15〕、〔T4〕、〔T5〕、〔R16〕、〔C9〕和〔SCR〕组成断电保护电路〔2〕;由集成电路〔IC〕形成比较鉴别电路〔7〕。若接通电源,使〔C9〕慢慢充电,当其电压未达一定值时,可控硅〔SCR〕无得到〔T5〕来的触发信号,不导通,使〔R12〕置于高电位,而晶体管〔T4〕导通,使集成电路〔IC〕的复位信号为“0”,〔IC〕内的触发器不翻转,继电器驱动电路不工作,形成延时保护功能;经5~6分钟后,〔C9〕上电压达一定值,使得〔T5〕导通一次,在〔R16〕上输出一触发脉冲,使〔SCR〕导通,〔T4〕的基极通过〔R12〕通地,〔T4〕截止使〔IC〕复位信号为“1”,继电器驱动电路才接受前面电路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立强,未经沈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炕(墙)散热器
- 下一篇:带开关的推键式电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