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校稿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1035 | 申请日: | 198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103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中侠 |
主分类号: | B41J7/96 | 分类号: | B41J7/96;B41B2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北省永***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稿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校对稿件装置。
出版印刷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校对稿件时,把原稿和校样分别左右放置,看一眼原稿,看一眼校样,眼珠和头须频繁地转来转去,而且在每次转来转去时还须辨认与上一眼校对的结合部。这样,不仅速度慢易出差错,而且眼脑容易疲劳,影响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校稿器的装置,它能使人们十分准确迅速地校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使原稿和校样分别裹附在两个并排的圆滚上,通过转动和左右移动两个圆滚,使原稿和校样上的每两行相对应的字句在两圆滚交界处相邻。即:两行相对应的字句,字尾挨字头。这样,就可使眼睛与每一行字始终保持一个最佳距离;视线限定在一个最小(两个字宽,一行字长)的范围内。校对时一目了然,眼脑长时间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效率倍增。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是本装置的底架斜视示意图。
图2是圆滚与该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稿杆的示意图。
图4是定稿杆与圆滚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拨扭穿杆示意图。
图6是一圆滚的侧视示意图。图6的部分是另一圆滚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另一定稿杆的示意图。
图8是本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参照图1该装置支架〔1〕的两墙〔2〕,由连轨〔3〕、〔4〕、〔5〕连接。连轨〔3〕、〔4〕、〔5〕的长为16开纸的两个宽。在连轨〔3〕、〔4〕上各有能左右移动的两个圆滚撑脚〔6〕、〔7〕。图2圆滚〔8〕、〔9〕的中心轴〔10〕〔11〕的两端分别套在圆滚撑脚〔6〕、〔7〕上。圆滚〔8〕的长和周长分别不小于16开纸的宽和长。圆滚〔9〕可细一些。圆滚〔8〕、〔9〕的上面各有一个定稿杆〔12〕(图3),由一穿杆〔13〕为连接轴使二者连接(图4)。两端各有拉力弹簧〔14〕使定稿杆〔12〕的横梁〔15〕压在圆滚〔8〕〔9〕的沟槽〔16〕里。有拨扭穿杆〔17〕(图5)穿在定稿杆〔12〕的里侧(图6。本装置圆滚〔8〕/〔9〕两端结构相同对称)。拧动拨扭穿杆〔17〕90度,定稿杆〔12〕抬起,横梁〔15〕脱离沟槽〔16〕;拨扭穿杆〔17〕复位,定稿杆〔12〕复位。在圆滚〔8〕上另有一个定稿杆〔18〕,该杆由两部分组成。下部分是一套管〔19〕(图7),上部分立柱〔20〕的中间有一小横梁〔21〕,立柱〔20〕插在套管〔19〕里,用拉簧〔22〕把两部分拉紧,使其横梁〔23〕压在圆滚〔8〕的沟槽〔24〕里(图6)。套管〔19〕的上、下各有一套环〔25〕、〔26〕,下面的套环〔25〕套在圆滚〔8〕的两端中心轴〔10〕上;上面的套环〔26〕用一拨扭穿杆〔27〕穿过圆滚〔8〕连接。拧拨扭穿杆〔27〕90度,(拨小横梁上移),定稿杆〔18〕的横梁〔23〕抬起,脱离沟槽〔24〕;拨扭穿杆〔27〕复位,横梁〔23〕复位。因拨扭穿杆〔27〕是穿在环形长孔〔28〕里,圆滚〔8〕上有许多沟槽〔24〕(图6),所以可根据稿纸的长短,调整定稿杆〔18〕横梁〔23〕的位置,使其准确地压在稿纸的另一端边沿儿。在圆滚〔8〕、〔9〕的中心轴〔10〕〔11〕的两端(圆滚撑脚〔6〕、〔7〕的外侧)安有手握轮〔30〕,用以拧动该圆滚。圆滚〔9〕的上面覆盖一平板〔29〕(图8),向箭头方向拉下两厘米,校样纸的上端即可用固定杆〔12〕固定在圆滚〔9〕上。而后推上平板〔29〕(原稿装在圆滚〔8〕上,定稿杆〔12〕的横梁〔15〕固定原稿的上端,定稿杆〔18〕的横梁〔23〕固定原稿的下端)即可用两手分别转动手握轮〔30〕,使其原稿和校样上的相对应的两行字相邻,进行准确迅速地校对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中侠,未经张中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