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絮凝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1226 | 申请日: | 198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122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楼上游;高德源;林淑维;田秀敏;向红;顾秀斋;张红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机械委北京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法律事务中心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景曾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的絮凝反应设备。
絮凝反应设备是给排水中的一个重要单元设备。目前国外为带式压滤机配用的絮凝反应器,有采用搅拌型的,也有采用喷射型的。我国目前为带式压滤机配用的絮凝反应器按其动力来源基本上可归为两类。一类靠机械动力(如搅拌型、滚筒型);另一类靠流体动力(如几何型、管路型)。在英国R·艾克斯所著《絮凝技术》一书中介绍了皮尔金鲁德(Pilkerrood)-维尼脱克斯(Vinitex)发明的一种几何型的波纹板絮凝器。该絮凝器有三个相邻的反应室,每个室内都装有几块垂直方向的波纹板,反应室的顶部为开口式。此种絮凝器构造比较简单,且无需电机、减速器、搅拌装置等,重量轻,加工方便,无能耗,无震动和噪声。但它只适用于物料粒度小,不易沉降、不易阻塞和在无压状态下,仅靠流体就能将物料送走的场合。
为了制造出一种新的絮凝器,使之适用于城市污泥这类易沉降、易阻塞的大絮体物料,而又具有皮-维式波纹絮凝器无能耗、结构简单等特点,特发明本实用新型絮凝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在主要由箱体、出口、进口和反应室构成的絮凝反应器中,反应室为闭式反应室;在反应室内装有若干翅板,它们与法向垂线之间分别形成夹角。反应室的数量可根据反应时间及处理量来确定;可在所有反应室或部分反应室内安装翅板,各反应室内翅板的数量可根据分流合流所需要的次数来确定;每块翅板的位置及其与法向垂线间的夹角大小则可根据流速及涡流情况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絮凝反应器,由于采用闭式反应室,可保证利用流体自身压力将流体送出反应室,並利用流体自上而下的动力,将底部污泥送到出口;由于在反应室内装有翅板,可防止沉降阻塞,並形成多次分合作用,还可利用每块翅板与法向垂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产生涡流,达到充分混合反应。因此本实用新型絮凝器可适用于处理城市污泥类易沉降、易阻塞的大絮体物料;同时由于它不带电机、减速器和搅拌装置,使之在运行时无能耗、无噪声,不产生震动,絮体不被打碎;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重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絮凝反应稳定,与主机连接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絮凝反应器的外形图。
图2、图3是该反应器的剖面视图。
附图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絮凝反应器的一个实施例。该絮凝器由箱体〔3〕、出口〔1〕、进口〔4〕、支脚〔2〕、放空管〔5〕、第一反应室〔7〕和第二反应室〔8〕构成。由于该絮凝器用于处理量在3~8T/h,反应时间>1.5分钟的情况下,因此本实施例絮凝器采用了二个反应室,该二个反应室均为闭式反应室。设置了三次分流三次合流,按分流合流的要求,在第一反应室内设置五块翅板〔6〕,在第二反应室内设置四块翅板〔6〕,並恰当地利用外形来减少翅板的数目,形成更好的流形。所有翅板均与法向垂线间分别形成夹角,角度的大小是根据流体的压力与反应强度的要求来考虑的。本实施例采用45°角,就是考虑了上述两种因素並兼顾了加工方面的需要。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反应室的数量,翅板的数量和参数以及在哪个或哪几个反应室内放置翅板。
本实施例中翅板均为平板。也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折线形、拱形或其他曲线形翅板。
箱体〔3〕的底部为圆弧形结构,可以使极易沉降的污泥絮体保持漂浮状态,避免阻塞现象发生。顶面是折线形板,它与相对两侧板不成直角,而成钝角,使污泥不会停留在顶部死角,也符合流体流向。在污泥保持流速≥0.25米/分,压力保持2米扬程条件下,絮凝反应器即可稳定运行。
本实施例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0.2米3,系钢板制成,内部涂以防锈材料,整个絮凝器重量为150公斤,也可用塑料板制成。絮凝反应器的加工无特殊要求,普通工厂都能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絮凝反应器的工作过程是:
在进行污泥絮凝反应时,将污泥以一定流量泵入絮凝反应器,同时在入口管道上加入适量PAM(高分子絮凝剂),其用量在实验室经过实验得出。两种反应物质在几次分流合流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接触反应,並在涡流区中使絮体不断增大,在流体自身压力下将絮体送到下一工序。反应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产物也是连续不断送到下一个工序。当需要停止反应时,可关闭入口管道闸门,反应即可停止,並将放室管打开,排掉残留物质,反应器就可准备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机械委北京机电研究所,未经国家机械委北京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