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通过电话拨号实现交换及控制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1601 | 申请日: | 198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16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佳;王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Q3/10 | 分类号: | H04Q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电话 拨号 实现 交换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过电话机拨号实现交换及控制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家庭或较小的办公系统。
现有的电话交换装置如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1985年研制的ESX程控电话用户交换机及德意志联帮共和国TN集团1981年推出的TH40小型系统——电子专用自动电话交换机;TR40小型商用系统——电子专用自动电话交换机均只有电话交换机的功能。而控制装置如德意志联帮共和国TN集团生产的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实现向消防队报警,火警终端站还可通过控制线自动关闭防火门以及关闭机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等;但上述这些装置都不能通过同一个主机实现既有交换又有控制二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公知装置的缺点,使用一个主机通过电话机拨号的方式充分利用其内存用软件来以“软代硬”实现既交换又控制的功能。相比现在已有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功耗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外壳〔1〕,一个装在外壳中的电路板〔2〕,在电路板〔2〕上安装有一个中央控制系统〔3〕,交换网络〔14〕,传感器输入接口〔16〕,强电控制接口〔15〕,实时钟〔4〕,显示驱动〔6〕,数码管〔7〕,电源〔17〕。中央控制系统〔3〕与交换网络〔14〕之间用导电条连接,交换网络〔14〕又通过导电条与内线用户话机〔18〕〔19〕〔20〕〔21〕〔22〕中继〔23〕相连,同时中央控制系统〔3〕通过导电条与强电控制接口〔15〕连接,中央控制系统〔3〕通过导电条与传感器输入接口〔16〕连接,中央控制系统〔3〕还与实时钟〔4〕,显示驱动〔6〕通过导电条相连,显示驱动〔6〕再经导电条与数码管〔7〕连接。
中央控制系统〔3〕它由一个微处理机〔12〕,二个并行接口8255〔10〕〔13〕,一个可抹程序只读存储器2764〔9〕,一个存储器6264〔8〕及译码选择逻辑电路〔11〕通过导电条连接组成。
交换网络〔14〕由一组光电器件及继电器组成,光电器件是由发光二极管与光电接收管组成的光电耦合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件分解透视简图,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外壳〔1〕,外壳〔1〕由上外壳〔1a〕和下外壳〔1b〕组成,外壳扁平,大致呈矩形,本实用新型的器件封闭在外壳〔1〕内,但数码管〔7〕所显数字可由外壳〔1〕的开孔处显示。
图2是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方框图。
中央控制系统〔3〕装在电路板〔2〕上,它由一个微处理机〔12〕,二个并行接口〔10〕〔13〕,可抹只读存储器〔9〕存储器〔8〕及译码选择器〔11〕通过导电条连接组成。通过导电条中央控制系统〔3〕与交换网络〔14〕相连,交换网络〔14〕再通过导电条与内线用户话机〔18〕〔19〕〔20〕〔21〕〔22〕中继〔23〕相连,当内线用户摘机时话机线路有电流通过,串在线路中的交换网络〔14〕的某组光电耦合器将信息经导电条传至中央控制系统〔3〕的并行接口〔13〕再经导电条传至微处理机〔12〕,微处理机〔12〕对信息进行判断若是要求通话则经并行接口〔13〕指令交换网络〔14〕的相应继电器开,闭接通摘机用户所要内线话机或中继〔23〕相连的上级交换网络。若是要求执行服务程序则将用户 通过话机拨号的信息经交换网络〔14〕传至并行接口〔13〕再至微处理机〔12〕经判断后将信息送至并行接口〔10〕再至实时钟〔4〕,再由实时钟〔4〕将信息送至并行接口〔10〕至微处理机〔12〕至并行接口〔13〕至强电控制接口〔15〕执行“叫醒”等服务。
当有信息到传感器输入接口〔16〕时经接口〔16〕再将信息送至并行接口〔13〕再至微处理机〔12〕经判断后将信息送至并行接口〔13〕再至强电控制接口〔15〕使执行机构工作,如当有火灾信息时的喷水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由实时钟〔4〕至显示驱动〔6〕至7段数码管〔7〕实现不断地显示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创技术研究所,未经思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