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灯组合式自镇流电子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88201666.0 | 申请日: | 198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顾继光;童国华;刘可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沪光灯具总厂 |
主分类号: | H01J61/00 | 分类号: | H01J61/00;H05B4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海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流电 荧光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一个多灯电子镇流器启动多支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的组合式自镇流电子荧光灯装置。
目前使用的自镇流紧凑型荧光灯,功率均在20瓦以下。根据荧光灯的发光原理,若要提高灯的发光功率,就必需加长灯管的长度,加粗灯管的直径,增加镇流器的容量,这样,势必增加灯的体积和重量。例如目前西德、荷兰研制的20瓦紧凑型荧光灯,灯的长度大于200mm,超过20瓦的紧凑型荧光灯就难以实现灯和镇流器一体化的自镇流结构。为了缩小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的体积,荷兰菲利浦公司在专利DE3613881中;日本东芝公司在专利J60114814中、日本松下公司在专利J58172857、J60023947中;日本三菱公司在专利J62012053、J62012054中分别提出用三支或四支“U”形玻管紧靠在一起,相互烧结贯通的方法增长放电弧的长度、提高发光功率。但是用这些方法生产工艺复杂、废品率高,灯的布光均匀度也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由两支以上现有的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管紧密地套叠或并列在一起,组成布光均匀的发光体,并用一个多灯电子镇流器启动的自镇流荧光灯,其发光功率可提高一倍以上,灯的体积和重量基本不变。更重要的是,不需改变和增添复杂的制灯机械设备即能大批量生产大功率的自镇流紧凑型荧光灯。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详述如下:
图1:多灯套叠式自镇流电子荧光灯
图2:多灯并列式自镇流电子荧光灯
图3:多灯组合式自镇流电子荧光灯接线图
(1)灯头 (2)基座 (3)多灯电子镇流器
(4)印刷线路板 (5)固定板 (6)灯罩
(7)定位反光片 (8)灯管甲
(9)灯管乙 (10)灯管丙
(11)灯管丁 (12)灯管戊
灯管甲(8)和灯管乙(9)为紧凑型荧光灯管,相互套叠在一起,中心插入灯管定位反光片(7),该定位片为每面呈圆弧形的四方体,表面涂复反光材料,将中心射向的光线向外折射,提高光的利用率。灯管和反光片均安装在固定板(5)上。灯管(8)(9)的灯丝引出线并联连接于多灯电子镇流器(3)的输出端。灯管丙(10)、丁(11)、戊(12)相互并列在一起,三个灯管的灯丝引出线并联连接于多灯电子镇流器(3)的输出端。上述这二种接法的荧光灯中的电子元件均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上,固定在基座(2)中。电子镇流器(3)的输入端同灯头(1)的电源线接点连接。灯头(1)固定于基座(2)的顶部。
根据图1作一实施例:
灯管(9)为13瓦双“U”形荧光灯管、灯管乙(8)为11瓦双“U”形荧光灯管,相互垂直叠套组成布光均匀的发光体,其高度为112mm。灯罩(6)用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上部三分之一处的内壁上涂有高反射膜增强灯的垂向照度。基座的外径为85mm,采用耐高温塑料和金属材料镶拼,并开有通风散热孔,内装双灯电子镇流器(3)。灯的总高度为185mm,灯罩外径为140mm,灯的重量300克左右,灯的实耗功率为25瓦,有效发光强度约1500流明,加上反射膜的作用,垂向光照度相当于150瓦的白炽灯泡。
根据图2作另一实施例:
灯管丙(10)、丁(11)、戊(12)用三支13瓦的双“U”灯管按120度方位并列外向安装,其他结构同图1,基座内装有三灯电子镇流器,灯的总功率为40瓦、发光强度约2400流明。灯的总高度仍为185mm,外围直径为100mm~120mm,重量300克左右。这一实例的灯同样可直接旋入白炽灯座使用,其照度相当于48吋荧光灯,但耗电仅五分之四,可取代三只75瓦的白炽灯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沪光灯具总厂,未经上海市沪光灯具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1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