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采煤工作面铰接顶梁的柔性背板无效
申请号: | 88201675 | 申请日: | 198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167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荫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荫凤 |
主分类号: | E21D17/10 | 分类号: | E21D17/10;E21D2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西省阳泉***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工作面 铰接 顶梁 柔性 背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普炮采工作面铰接顶梁上使用的背板,特别是一种具有柔性性能的背板。
煤矿井下目前普炮采工作面的支护物一般采用金属摩擦支柱配铰接顶梁,铰接顶梁与煤岩顶板间须背设木板称之为背板,顶板下沉的压力通过背板向顶梁传递。由于木背板具有受潮腐烂和受压后易变形损坏的特点,其回收率一般只有5~10%,85200574号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到了一种金属背板,由于其造型复杂故一般采用铸铁浇铸而成,试用中发现该实用新型存在有以下弊端:(1)只可单向承压,变形后无法使用;(2)与顶板和顶梁间均为钢性接触,不利于工作面顶板管理;(3)体积大,重量大,使用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铰接顶梁的柔性背板,其与工作面顶板和顶梁间均呈柔性接触,从矿山压力的角度来讲,有利于顶板的完整性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以如下方式完成:首先将两块橡胶板材用粘结或铆接的方式分别固定于长条形金属芯板的正面和背面,二者面部尺寸基本吻合,也可采用塑注法将金属芯板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橡胶护层,再在金属芯板的一侧或两侧棱边上设置拉接链条,使用时将其背设于铰接顶梁与顶板之间,拉接链条勾挂于顶梁之上或相互拉接,放顶回柱时背板借助于拉接链条的作用不会被塌落的顶板岩石所掩埋,从而可回收复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故制造容易,使用也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4为图3的B-B剖面,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2,将6~15毫米厚的金属板材冲剪或切割成长度在250~450毫米的长条形金属芯板〔1〕,把四角及棱边倒钝;取厚度在10~35毫米的橡胶板,将其裁割成面部尺寸与金属芯板〔1〕相同的橡胶柔性层〔2〕两块,然后用粘结或铆接的方式将其分别固定于金属芯板〔1〕的正面和背面,再于金属芯板〔1〕的一侧或两侧棱边上设置长400~800毫米的拉接链条〔3〕,如两侧设置,则两条链一个未端为弯钩〔4〕,另一个末端为园环〔5〕;如仅在金属芯板〔1〕的一侧设置拉接链条,该链条的末端应为弯钩〔4〕,金属芯板另一侧的棱边上应设置能被弯钩〔4〕勾挂的耳座〔6〕。
参照图3、4,橡胶柔性层〔2〕也可用塑注法固定于金属芯板〔1〕的正背两面。从力学角度来分析,当背板背设于顶梁与顶板之间时背板本身所承受的最大弯应力将集中在线条〔7〕所在的截面左右(两截面的距离为交接顶梁之宽度),因此,背板以中间稍宽的长条形为宜;为了减轻背板本身的重量又不至于使其受力性能产生大的影响,可在金属芯板〔1〕的两侧和中部冲剪三个孔,之后用塑注法将橡胶柔性层〔2〕固定于金属芯板〔1〕的正面和背面,这样,金属芯板两面的橡胶柔性层将可以借助于芯板上的孔的作用而成为一体,并夹金属芯板于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荫凤,未经张荫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程节能型游梁式抽油机
- 下一篇:不落轮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