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矿热炉电极馈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2223 | 申请日: | 198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222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尚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尚仁 |
主分类号: | H05B7/101 | 分类号: | H05B7/101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树峰 |
地址: |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热炉 电极 馈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馈电装置。
矿热炉电极馈电装置包括铜排、软引线、导电铜管、电极夹头和铜瓦。铜瓦一般采用黄铜、青铜、紫铜或铜铬合金铸造而成,由于每块铜瓦上配置有单独的压紧装置,要求铜瓦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便使铜瓦抱紧电极,这样造成电极与铜瓦呈多点刚性接触,电极的锥度以及生产中的尘埃,使铜瓦与电极的接触点减少、接触电阻增大、馈电损失增加,铜瓦与电极接触面出现拉弧现象,铜瓦内侧面出现微小凹坑,使接触条件进一步变坏,以致铜瓦报废。另外,铸造铜瓦的重量重、散热条件差、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自身损耗小的电极馈电装置。
矿热炉电极馈电装置包括铜排、软引线、导电铜管、铜瓦和电极夹头,其特征在于铜瓦的材质为轧制挠性紫铜板,铜瓦的厚度为8~20毫米,电极夹头采用钢板结构的环形水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是环形水套和铜瓦结构图。
环形水套由两个被销轴(5)绞接的空心钢板结构的半环(1)组成,每个半环上有冷却循环水的进、出水管(3、4)。水套二个半环的另一端用螺栓(6)连接。水套的高度和铜瓦(2)与电极的接触高度相同,水套的厚度和循环冷却水的压力应使铜瓦的温度保持在500℃以下,由于铜瓦处于高度氧化状态,所以,应选择耐氧化的轧制紫铜板。例如:二号、三号紫铜板。铜瓦采用压制成形,其一端有翻边与导电铜管连接。
铜瓦在水套的夹紧力下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使铜瓦与电极的接触电阻变小,馈电损失减小。根据对1800KVA矿热炉的铸造铜瓦和改进后的紫铜瓦在相同条件下接触电阻的测试结果表明:
两者接触电阻平均相差3微姆,减少馈电损失功率1521千瓦,理论计算每吨金属硅节电4867.2度,比国家规定的吨金属硅耗电量15000度降低了32.4%。据实际试验测定,金属硅日产量由原来的2.5吨/8小时提高到3.3吨/8小时。
采用紫铜瓦后,用铜量减少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制造成本降低35%,使用寿命提高一倍左右。采用这种馈电装置生产的金属硅成份完全符合国标GBZ881-81规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尚仁,未经刘尚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