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摩托车节能离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2272.5 | 申请日: | 198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3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景明;戴胜难;戴永幸;全学民;戴建新;张彦琪;潘宪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景明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摩托车 节能 离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特别是嘉陵、重庆、渭阳牌等轻型摩托车在行驶中实现挂、脱档的装置。
根据专利号为86209623的专利文本中所述的“轻型摩托车离合装置”,其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手控自锁结构如图2所示;缓冲结构如图3所示。当钢索1涨紧时,导轨索轮2逆向旋转,与其连为一体的螺旋面3也逆向旋转,则压迫固定在拨叉连杆4上的螺母5沿拨叉连杆4的轴向进位,因而产生了以下三点不利因素:一是螺旋面3的旋转角较大,为了省力导轨索轮2的旋转半径只能大于螺旋面3的旋转半径,从而使得与之有关的手闸拨杆6的旋转角更大,这样对操作不利;二是螺旋面3运动时,相对拨叉连杆4的压力应分解成轴向力和径向力,该径向力不仅使得阻力增大而且长期使用后必加速拨叉连杆4与传动箱盖7之间的磨损,从而密封性能受到影响(即可能出现渗油现象);三是导轨索轮2(螺旋面3)这个零件的加工难度很大,生产周期又较长,因而成本较高、难以批量投产。
此外安装在摩托车把手上的手控自锁结构其手控的动力通过钢索8、钢索外套9途经缓冲结构再通过钢索1和钢索外套10等零件来控制导轨索轮2运动,这又存在下述三点不利因素:一是手把到后轮的距离比较远,使得钢索8和钢索外套9较长,加之途径曲折,故摩擦力增大、使用寿命缩短;二是主体结构和手控自锁结构之间的缓冲结构其实质功能主要取决于缓冲簧11,而仅起支撑作用的主体支架12用材较大的原因是为了充分利用原装置、原结构来直接安装、方便用户,因而使这部分的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高;三是人手和脚的力感悬殊甚大,所以手控不如脚控的力感轻松。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离合装置,它不但应具备原“轻型摩托车离合装置”的所有功能并保持上述摩托车正、逆向传递动力的原特性外,基本去除或完全去除拨叉连杆4处的径向受力,同时减小控制行程。另外将手闸拨杆6的上抬、下推两个方向的动作改由脚的前踏、后蹬来实现,并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摩擦力、力感良好。特别是将具有两个方向动作的手控自锁结构改成单向脚踏循环自锁的较理想结构。同时省去主体支架12。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皮带松紧螺栓、注油螺栓和一个传动箱盖螺钉将底板固定在传动箱盖外侧。用以替换导轨索轮的是一套杠杆组件,其中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架支承着末级杠杆,其一端贴压着拨叉连杆上的螺母,而另一端受控于定位在底板上的初级杠杆,该杠杆又受控于钢索和拉簧等。钢索的涨紧和复位则受控于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当然也可与原手控自锁结构及缓冲结构配套使用。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脚踏自锁结构都是安装在车上人脚可及的部位。在这两种自锁结构中都有一根主轴,并且都安装在改型车上的脚蹬轴闲置孔(由于改型的上述车辆是将供人力骑行或启动车辆的脚蹬装置去除后改成为反冲启动,即通俗的“边启动”,因而安放原脚蹬轴的孔便成为一个闲置孔)内,只要踏动固定在主轴上的踏板,整个自锁机构就会通过软传动件等控制初级杠杆和末级杠杆运动,进而控制拨叉连杆运动,即实现了行车在可能时速范围内的随意挂、脱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行车安装本装置后,除具有原装置的所有优点外由于拨叉连杆的轴向行程很短,这样使得末级杠杆的旋转角很小,于是该杠杆与拨叉连杆的接触点(近似看成点接触)的运动圆弧轨迹近似为直线,同时考虑到拨叉连杆与传动箱盖轴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所以拨叉连杆的径向受力被消除,从而摩擦力大大降低。此外用以替换导轨索轮的初、末级杠杆及支架都是冷冲件,所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便于批量生产。当采用双向脚踏自锁结构或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时,不仅可省去接近两米的钢索、钢索外套及缓冲结构中的主体支架等,还使得整个装置更加紧凑、摩擦力大大减低、脚踏轻盈、灵巧。除上述优点外由于两种脚踏自锁结构的踏板安装位置与大型摩托车类同,故使行车的整体造型增加了外观美。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主体结构安装直观图;图2是手控自锁结构示意图;图3是缓冲结构直观图;图4是主体结构直观图;图5是主体结构外观图;图6是双向脚踏自锁结构剖析图;图7是单向循环脚踏自锁结构剖析图。
下面结合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分为两大部分:主体结构部分图4、5(但在车上的安装请参见图1);自锁结构部分(双向脚踏自锁结构图6或单向循环脚踏踏自锁结构图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景明,未经戴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