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碎浆机的螺旋叶片转子无效
申请号: | 88202508.2 | 申请日: | 198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光;葛上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2C13/16 | 分类号: | B02C13/16;B02C18/22;D21D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轻工业机械专利代理处 | 代理人: | 孙志军 |
地址: |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浆机 螺旋 叶片 转子 | ||
本实用新型属制浆造纸机械技术领域。
把回收后的废纸及清水加入碎浆机槽体内,废纸在碎浆机转子的作用下,与水流一起作涡旋循环,在此过程中,废纸被撕裂、破碎、离解成单根纤维束,制成纸浆悬浮液,从而节约了造纸原材料。目前已有多种型式的水力碎浆机,可达到上述目的。
为了提高水力碎浆机的工作效率,使之适应多种废纸的高浓碎解。美国4460132号专利提出了不连续螺旋叶片转子的水力碎浆机。其转子芯部分上部是圆柱形,下部是圆锥,为非流线形,固接在转子芯上的若干段不连续叶片,其结构和分布没有使浆流受到分流作用,对废纸的撕裂和破碎效果较差,动力消耗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碎解包括湿强度纸及塑料复合纸等各种废纸;破碎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的高浓水力碎浆机不连续螺旋叶片转子。
本实用新型根据浆流的流动特性,采用若干段不连续螺旋叶片转子结构,在转子芯部固接有两组以上叶片,每组叶片又由若干段不连续叶片组成,每段叶片向浆流方向折转一个角度,在每段叶片的断开处与浆流相对的方向镶有刀片或堆焊碳化钨等硬质合金形成刀口,此刀口对撕裂破碎纸片极为有利。转子旋转时,浆流在每段叶片的折转角度处受到分流作用,并在碎浆机槽体内形成整体涡旋循环和局部涡旋循环,废纸在这种涡旋和循环过程中互相摩擦,并在刀口的作用下,被撕裂成碎小纸块,进而破碎离解成单根纤维,形成纸浆悬浮液,再由浆泵排出槽体外。根据实验,转子上每段叶片向浆流方向折转的角度一般为10°~30°。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转子的每段叶片向浆流方向折转一个角度,使浆流受到分流作用,可加剧浆流的涡旋循环,缩短碎解时间。
2.与浆流相对的方向的每段叶片的断开处镶有刀片或堆焊碳化钨等硬质合金,形成刀口,此刀口有利于纸片的撕裂破碎,提高了碎解效率。
3.转子芯下部呈流线形,有利于浆料的输送和循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结构可以有三种形成,如图所示:图1与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图1与图3是第二个实施例;图1与图4是第3个实施例。图1是主视图;图2、图3、图4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个实施例的叶片剖面结构图。
螺旋叶片转子主要由浆料输送部分、废纸破碎部分和转子芯部分组成。浆料输送部分由均布焊接在转子芯(1)上的三组叶片组成,每组叶片由三段不连续螺旋叶片(2)组成;每段叶片的断开处(6)相对浆流的一边镶有刀片(3),形成废纸破碎部分。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有叶片(2)两端断开处(6)不折转角度;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每段叶片(2)两端断开处(6),叶片(2)上部朝着浆流方向折转20°角度;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每段叶片(2)两端断开处(6),叶片(2)上部朝着浆流方向折转15°角度,叶片(2)下部顺着浆流方向折转15°角度。转子芯(1)是一个铸造体,上部一段呈圆柱状(1′),下部呈流线形(1″)。
废纸进入碎浆机槽体(4)后,被水浸湿、浸软,纸片在水流及叶片(2)的作用下,在槽体(4)内作涡旋强循环运动,并不断被水流及刀片(3)撕裂破碎,形成浆流,浆流从上至下沿叶片(2)上表面顺螺旋方向流动,在第二和第三个实施例中,浆流在叶片(2)折角处(6)受到分流作用,使涡旋循环加剧,经多次循环后,纸片被离解成单根纤维,形成纸浆悬浮液。由浆泵从(5)处排出槽体(4)外。
采用本实用新型碎解废纸,可提高碎浆机碎解效率;缩短碎解时间;减少动力消耗,同时可使槽体内纸浆浓度达到百分之八以上,制成高浓度纸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未经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