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铸造金属球的铸型无效
申请号: | 88202529.5 | 申请日: | 198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7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0 | 分类号: | B22D11/00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文彩 |
地址: |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铸造 金属 铸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特种铸造工艺中铸造金属球的铸型,特别是连续铸造金属球的铸型。
当前金属球的铸造方法为砂型铸造或金属型铸造。由于球形铸件的比表面积小,散热慢,在铸造过程中补缩困难,所需的补缩系统较大,因而工艺出品率(即铸件重量占铁水总重量的百分数)较低。对于φ100毫米的铸球,砂型铸造的工艺出品率低于65%。小球的工艺出品率则更低。金属型铸球具有尺寸精度高,组织细化,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近年来正在普及。
现有的金属型铸球工艺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垂直分型,一型多铸。由于每一型可铸出多个球,生产效率高。采用串铸方式,工艺出品率可达75%。
2.水平分型,一型多铸。为了开型取球及补缩的方便,上型的浇口部位一般需放置砂套或其他类型的保温套,有时设置保温冒口。加保温冒口有利于避免缩孔及缩松,且能提高工艺出品率;但操作工序较多,劳动生产率一般低于上述垂直分型。
3.一型单铸,加保温浇口。其优点是能够有效地防止缩孔及缩松,操作较为简便。不足之处是劳动生产率低,不适宜铸造小球。
上述各种工艺由于均采用单型间断浇注,不可避免地要采用浇冒系统,从而限制了铸球的工艺出品率,一般低于75%。
在特种铸造领域内,连续铸造技术虽然已被用来制造管件和棒件等易于从固定的结晶器或铸型中抽动的铸件,但仍未被用于铸球,这是因为铸球不易从固定的模具中取出,且不易保持连续性。
球形铸件的连续铸造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无报道。最近检索了Derwent公司所收集的,从1963年至1987年关于各种球的制造方法及设备方面的专利文献,也未发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续铸球的铸型,用此铸型可实现金属球的连续浇注,从而提高铸球的工艺出品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铸型由型腔,浇注通道,排气槽等构成,其有三种类型,第一种铸型为每型一个球坑,球坑的上下端分别与浇注通道相联,第二种铸型为每型有大小多个球坑,大球坑的上下端分别与浇注通道相连,大球坑的两侧或一侧通过内浇道再串接依次渐小的球坑;第三种铸型为每型设置专用浇注补缩通道,通道的两侧或一侧通过内浇道连接一个球坑,也可再向外侧串接依次渐小的球坑。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第一种铸型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铸型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铸型侧视图
图4是第二种铸型主视图
图5是第二种铸型俯视图
图6是第二种铸型侧视图
图7是第三种铸型主视图
图8是第三种铸型俯视图
图9是第三种铸型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连续铸造工艺流程主视示意图(铸型在垂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图11是图10中G向局部和I向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H向局部开型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H向局部合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连续铸造工艺流程主视示意图(铸型向下垂直运动)
图15是图14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是浇包,(2)是铸型,(3)是铸球,(4)是浇注通道亦即补缩通道,(5)是型腔即球坑,(5a)是小球坑,(6)是内浇道,(7)是排气槽,(8)是铸型分型面。连续铸球工艺所用的铸型及浇注系统可以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单元组合而成。
1.如图1、图2、图3所示,每型一个球坑。每副铸型(2)由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半型组成,垂直分型。型腔为一个球坑(5),其上下端分别连接一柱状或其他形状的浇注通道(4)。在连续浇注过程中,每副铸型每个循环周期仅铸一个球。
2.如图4、图5、图6所示,每型有大小多个球坑。每副铸型(2)由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半型组成,垂直分型。型腔中部为浇注通道(4)及大球坑(5),两侧分别用内浇道(6)串接直径小于大球坑(5)的球坑(5a),在两侧球坑(5a)的外侧也可由内浇道再串接出直径更小的球坑。这样,在连续浇注过程中,每副铸型自中部向外侧大小球串铸,铸球自两侧小球至中间大球顺序凝固,中部大球作为两侧小球的补缩通道,大球自身的补缩金属液靠后继铸型内的铸球提供。这种铸型每次可铸出多个直径不同的球。这种铸型也可以仅在大球坑(5)的一侧设置小球坑(5a),另一侧不设置,如图10中所示的铸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5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换向装置单磁极直流电机
- 下一篇:起重机吊具减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