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浮动气缸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88202643 | 申请日: | 198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264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昆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昆山建筑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苏州服务部 | 代理人: | 郭震威 |
地址: | 江苏省昆山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气缸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供履带式过滤机(化工设备)用作同真空平衡排液器(另案申请)配套,于液态物质分离所含气体时,只能将气体释放不使液体外逸的专用装置。
化工行业作气液分离时,将已释放完气体的滤液加以收集过程中,其换相过程目前是采用并联二只蝶阀(一只接真空,另一只通大气)来完成的。因此,控制过程尚需另用一套延时装置来实现程序控制。因为双向系统共用一套气控或油控延时装置,使启动、延时极为不便,更因结构较为复杂,延时又不可靠,对气流的干燥度、纯净度都要求较高,否则将引致堵塞而停止工作,甚至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单只浮动气缸式水平密封面的二位三通动作阀,可以一阀二用,动作程序可靠,结构合理的专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由阀体上部的浮动气缸(3),浮动气缸(3)的气缸盖(2)中央设一基部装有活塞(16)的活塞杆(12),阀体下部左侧为抽液通道(20),阀体底部为排液通道(19),阀体中部有真空释放口(11),在气缸盖(2)一侧有可供压缩空气通向上腔(4)的上腔通气口(21),活塞杆(12)顶端横截面中心有可使压缩空气通向下腔(8)的下腔通气口(1),下腔通气口(1)迳直通向浮动气缸(3)下腔(8)内开口,于该开口的近上方设固定于活塞杆(12)上间隔于上腔(4)与下腔(8)间的上导套(6),浮动气缸(3)的基部有作封闭或开启下导套(13)真空释放口(11,22)用的中导套(9),活塞杆(12)滑动于中导套(9)与下导套(13)中心,下导套(13)下方的活塞杆(12)上装有控制开启与关闭排液通道(19)的活塞(16)所组成。
图1 是浮动气缸控制阀停止排液时的位置剖面图。
图2 是浮动气缸控制阀开始排液时的位置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浮动气缸控制阀的构造,阀体上部是一只呈圆筒形的浮动气缸(3),浮动气缸(3)下部有围固其四周带密封垫(5)的气缸座(7),气缸座(7)下方是真空释放口(11),真空释放口(11)下方为下导套(13),下导套(13)下部左侧是接通履带过滤机滤盘的抽液通道(20),底部中央有接通真空平衡排液器的排液通道(19)。浮动气缸(3)由气缸盖(2)、气缸壁及底部的中导套(9)构成。气缸盖(2)中央有一根基部装有活塞(16)的活塞杆(12),活塞杆(12)顶端横截面中心开一约占活塞杆(12)长度2/5的圆孔,一直通达上导套(6)近下方向下腔(8)内开口,以供进入下腔(8)的压缩空气充入与排放。在气缸盖(2)的一侧设有通向上腔(4)的上腔通气口(21),以供进入上腔(4)的压缩空气充入与排放。浮动气缸(3)内有一个固定于活塞杆(12)上的上导套(6),上导套(6)装设的位置以能使活塞杆(12)在气缸盖(2)与浮动气缸(3)内的下腔通气口(1)之间滑动距离为宜。浮动气缸(3)底部固定中导套(6),中导套(6)中心开孔并有防真空泄漏的密封垫圈(10),使中导套(6)随浮动气缸(3)得以在密封条件下于活塞杆(12)间滑行。圆筒形浮动气缸(3)装在气缸固定座(7)之间,其间也有防真空泄漏的密封垫圈(5)。气缸固定座(7)下方为真空释放口(11),真空释放口(11)下方为下导套(13),下导套(13)有内真空释放口(22),使当停止排液时(参阅图1)供抽液腔(15)内的真空得以向外释放,下导套(13)也有防止真空泄漏的密封垫圈(14)。下导套(13)下方是抽液通道(20)同履带式过滤机的滤盘接通。底部是排液通道(19)同真空平衡排液器接通。
图1是停止排液的动作过程。由供气装置将压缩空气经上腔通气口(21)充入上腔(4),下腔(8)内的压缩空气经由下腔通气口(1)逐出。上腔(4)的压缩空气推动整个浮动气缸(3)上浮,浮动气缸(3)底部的中导套(9)随之上移,使真空释放口(11)开启,抽液腔(15)的真空经由内真空释放口(22)向真空释放口(11)释放而丧失。同时,上腔(4)内的压缩空气也压迫上导套(6)下移,而带动活塞杆(12)下移,随之将活塞(16)的密封垫(17)密封于排液通道(19)上而完成停止排液的动作。再参阅图2是开始抽液的动作过程,当压缩空气由供气装置经下腔通气口(1)进入下腔(8),上腔(4)内的压缩空气由上腔通气口(21)逐出。下腔(8)内的压缩空气压迫整个浮动气缸(3)下沉,浮动气缸(3)底部的中导套(9)下移,内真空释放口(22)被中导套(9)的密封垫圈(10)堵住,真空不再释放,于此同时,下腔(8)内的压缩空气也将上导套(6)顶起而带动活塞杆(12)上移,随之牵动致将活塞(16)上移同排液通道(19)脱离而开启。该时排液通道(19)因有来自真空平衡排液器的真空,抽液腔(15)充满真空,液体即自动由抽液通道(20)流向排液通道(19)。浮动气缸(3)所用的压缩空气由一只专门的供气、延时装置供给,这样就完成了间歇抽、排液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昆山建筑机械厂,未经国营昆山建筑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