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氯化铵造粒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8203123.6 | 申请日: | 198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蒋昆;刘宜健;来文玉;刘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龙山化工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C3/00 | 分类号: | C05C3/00;C05C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梅长州,陈长泉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氯化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将粉状肥料通过机械挤压加工为颗粒状肥料的造粒设备,尤其适合于粉状氯化铵的造粒。
根据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所出版的《化工机械》1985年第5期对辊式造粒机的设计”,它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对辊的机械挤压作用,将粉未状肥料制成一定颗粒形状的粒状肥料。
对辊式造粒机见图1主要构成为一对水平放置,直径相同的轧辊,两轧辊间有一定间隙,两者以相同转速作反方向旋转,轧辊表面上有规则地排列了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扁球形穴孔,粉状物料从两轧辊上方连续均匀地加下,随着轧辊的连续旋转,物料占有的空间逐渐减少,而逐渐被压缩,并达到成型压力最大值,随后压力逐渐降低,所压得的团块因弹性回复而尺寸增大,团块与穴孔壁的贴合受到破坏,加上其本身的重量而顺利地脱落。
对轧式造粒机的主要不足在于:轧辊表面的穴孔为扁球型,穴孔数量多,加工精度要求高,因而加工困难,费用大;轧辊宽度方向磨损不匀,造成二轧辊间隙不匀,难以修复,使之过早报废;再者由于轧辊间的间隙和穴孔间的距离,在轧制小颗粒时,型球连成一片。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5202155U所提出的适合碳酸氢铵的造粒机采用复辊造粒,具有粒料顶出机构,由于顶杆不可能顶入模孔较深的位置,故对小颗粒的顶出仍有一定困难,且产量也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出一种成型率高,脱模容易,模子加工方便、经济、易更换,特别适合粉状氯化铵造粒的造粒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的造粒设备主要构件包括安装在辊轮轴上的辊轮,其最大特点在于还包括与该辊轮轴轴线正交的空心轴带动的具有模孔的压粒模及固定在机体上的切刀;与压粒模有一间隙的辊轮,由于粉料介入间隙产生摩擦带动辊轮作自转;为了增大摩擦,在辊轮外表面有与辊轮中心线平行的槽。为生产出不同密度和颗粒长度粒状氯化铵的需要,压粒模与液轮的间隙可利用垫圈进行调整,切刀与压粒模的距离亦可调整;同时为了防止颗粒破碎,外型为锥体的甩料盘与机体内壁可衬有缓冲片;压粒模上的模孔可做成有上、下两部分的孔,下部为一圆孔,上部为一锥形导料孔。该模孔的最大迥转半径构成的平面位于辊轮侧;造粒设备的内罩固定在压粒模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粉状氯化铵机械造粒的难题,能连续压制粒状氯化铵,成型率高,不存在脱膜困难,且模板加工方便、经济。颗粒氯化铵用作追肥时,不会出现粘叶烧苗现象,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结块,给用户带来很大方便,节约了包装材料,便于机械化施肥作业。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技术中对辊式造粒机简图。
图2是氯化铵造粒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氯化铵造粒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粉料经外罩1和内罩2喂料孔均匀地分布在布满模孔3的园形的压粒模7上,内罩2与压粒模7采用螺钉联接,压紧螺母把辊轮座4固定在中心轴5上,通过轴承把辊轮3与辊轮座4联接起来;当与轴以轴承15结合的空心轴6带动通过键16联接的压粒模7作连续运转时,内罩2与压粒模7一起旋转,粉料被辊轮3咬入,由于粉料的摩擦作用,使得辊轮3作自转。空心轴台阶与压粒模之间放有垫圈14以调整压粒模与辊轮的间隙;这样压粒模上的粉料就不断地被压入模孔8,从模孔下方被挤出的条状物料由可调整与压粒模7间距的装在机体12上的切刀9切成所需长度,颗粒物料经过贴有软性塑料11,由垫圈14与压粒模7压住,并与压粒模7一起旋转的甩料盘10到出料口13,从而完成了粉状氯化铵的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龙山化工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杭州龙山化工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3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