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碟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3178 | 申请日: | 1988-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317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关肖羽;赵同庆;安连力;陈明生;忻志翔;寇思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汽车离合器厂 |
主分类号: | F16D13/08 | 分类号: | F16D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启文 |
地址: |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弹簧 离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汽车离合器,属于汽车传动机械领域。
以往的汽车离合器,如212型汽车离合器,采用螺旋弹簧式离合器,靠螺旋弹簧将主动盘上的压盘与从动盘压紧,达到传送动力的目的。这种形式离合器的压力特性曲线是线性的,压紧力对外界因素变化的敏感性较大,工作过程中压力变化大,工作不稳定,如起步和换挡有冲击,压力随磨损下降大等,加上从动盘设计仅为一级减震,吸震性差,使得汽车运行不平稳,震动大,乘坐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工作时压力较稳定、同时从动盘吸震性能好的离合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是采用了碟式膜片弹簧压盘结构,利用蝶式膜片弹簧的非线性压力特性,达到稳定工作压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动盘的减震弹簧为二级,通过两组刚度不同减震弹簧先后工作来达到分级减震的目的。另外,在减震盘和从动盘壳之间设置了摩擦盘,并用圆锥弹簧作为压紧件,利用圆锥弹簧的“零”刚度特性保证阻尼力矩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离合器由于采用了碟式膜片弹簧压盘结构及吸震性能好、阻尼力矩稳定的从动盘结构,因而具有压力受外界因素如负荷、转速、温度等变化的影响小,性能稳定,起步和换挡轻,运行平稳,操作轻快,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零件磨损慢,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2、3为碟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盘部分结构图。其中图1为正视图,图2为侧视剖面图,图3为图1中B向旋转局部视图。
图4、5为从动盘部分结构图。其中图4为正视图,图5为侧视剖面图。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至3中,1为离合器盖,2为压盘,3为碟式膜片弹簧,4为膜片弹簧支承环,共两个,5为传动钢带,共三组,5-0为其铆合前形状,6、7、8均为铆钉。各部分的组装关系为,碟式膜片弹簧处于离合器盖和压盘之间。碟式膜片弹簧及上下支承环由铆钉6固定在离合器盖上。传动钢带5一端由铆钉7固定在压盘上,另一端由铆钉8固定在离合器盖上。传动钢带5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将压盘与离合器盖固定在一起,从而可将离合器盖的旋转动力传送给压盘,另一个是利用其预成形的弹性使压盘与碟片弹簧前沿贴紧。
图4与图5中,9为从动盘壳,10为减震盘,11为离合器盘,12为弹片,共九个,均匀分布在下离合器盘周上,由铆钉13固定,14为摩擦片,通过铆钉15固定在弹片12上。16为减震弹簧,共二组(一组二个,刚度小一些,另一组四个,刚度大一些,)离合器盘和减震盘上的六个弹簧窗口,设计尺寸使刚度小的一组弹簧先工作,刚度大的一组随后工作,达到二级减震的目的。另外在从动盘壳和减震盘之间,还有摩擦盘17和圆锥弹簧18。圆锥弹簧起压紧摩擦盘的作用。另外,在从动盘壳和离合器盘之间、从动盘壳和摩擦盘17之间均有摩擦垫片19。从动盘壳、离合器盘、减震盘通过限位销20(共六个)固定在一起。
本离合器的安装及工作原理如下:离合器盖通过四周的螺孔安装在发动机大飞轮上,由大飞轮带动旋转。压盘2在碟片弹簧3的作用下与从动盘摩擦片14压紧,带动从动盘旋转。传动扭矩通过弹片12转送给离合器盘,由减震弹簧16两级减震,另外摩擦盘17、圆锥弹簧18也起传扭作用,通过上述一统列传扭、减震措施,提供一个稳定的扭矩,达到平稳传送动力的效果。当踩动离合器分离踏板时,碟片弹簧3的分离指端3-1受力下压,其与压盘接触的边缘3-2以支承环4为支点上翘,压盘在传动钢带5的作用下脱离从动盘,从而实现起步或换挡等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汽车离合器厂,未经北京市汽车离合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3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