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高效湿式除尘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8203740 申请日: 1988-02-26
公开(公告)号: CN88203740U 公开(公告)日: 1988-11-30
发明(设计)人: 何星 申请(专利权)人: 何星
主分类号: B01D50/00 分类号: B01D50/00
代理公司: 广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邓英
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汾***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效 除尘器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液体作为分离剂从烟气中分离弥散粒子的装置。

目前能以劣质煤为燃料的锅炉有沸腾燃烧锅炉和喷粉燃烧锅炉,但这两种锅炉排放的烟气含尘浓度特别大,达20000~40000mg/Nm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必须配以高效率的烟气净化装置方能使用。现有的锅炉用烟气净化装置分干式和湿式两种,由于湿式除尘器具有投资省、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扬尘以及兼有脱硫的优点而得到较为普遍的使用。湿式除尘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冲击水浴除尘器;2、液网(珠)洗涤除尘器;3、管式水膜除尘器;4、旋风式水膜除尘器;5、文氏管洗涤除尘器等。前三种除尘器除尘效率较低,一般在85%左右,仅适用于处理烟气含尘浓度小于2000mg/Nm3的层式燃烧小型锅炉。文氏管洗涤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98%以上,但除尘器阻力大,操作费用高,仅适用于与大型锅炉配套使用。一般锅炉使用较多的是旋风式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90%左右。在烟气含尘浓度小于3000mg/Nm3的情况下使用效果较好,但对烟气含尘浓度高其十倍的沸腾燃烧锅炉和喷粉燃烧锅炉来说,仅通过一级除尘不可能达到烟气排放标准,往往需要配置多级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湿式除尘器,以便通过一级除尘就能使高浓度的烟气达到净化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措施实现的:除尘器的壳体由上、下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柱体组成,且上部柱体直径大于下部柱体,两者间用倒截錐体连接。壳体用耐酸不锈钢制成,或用普通钢制外壳,内衬以耐温耐腐材料,也可用花岗岩石砌成。除尘器下部柱体内设有顶部封闭的中心管构成直通式旋流器,旋流器底插入水封池内。进气管位于旋流器下部,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除尘器中部设有格栅,格栅上面是由玻璃球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颗粒层。除尘器上部设有由不锈钢制的母管、喷头及喷洒管组成的喷淋系统。在除尘器顶部设置U形管式水气分离器,净化后的气体从分离器端部排出。

由于本除尘器应用了多种除尘原理设计而成,因而在烟气含尘浓度特别大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很高的除尘效率。本除尘器可处理的烟气最高含尘浓度为35000mg/Nm3,除尘效率达99%以上,特别适用于沸腾燃烧锅炉和喷粉燃烧锅炉的高浓度烟气净化,也可用作其他燃煤锅炉及工业窑炉的烟气净化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格栅结构图;

图3为喷淋系统结构图。

含尘烟气从除尘器的进气管(3)进入直通式旋流器(2),旋流器(2)内有一纵向贯穿旋流器的中心管,其顶端为封闭的圆錐体,中心管用不锈钢制成。进气管(3)呈切线方向连接在旋流器(2)的下部,并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其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可为10°~45°。旋流器(2)的底部插入水封池(8),水平面高度与进气管(3)的底部一致。烟气进入后直接撞击水面,部分粗的尘粒被水吸收,其余烟气绕着中心管由下向上旋转扩散,尘粒借助离心力的作用甩向旋流器的筒壁,由于壳体(1)直径上大下小的结构,使在旋流器(2)壁上形成一层良好的水膜,既有利于灰尘的捕集又可减轻器壁的磨损。烟气继续向上通过搁置于除尘器中部的格栅(4)及其上的颗粒层(5),格栅(4)由不锈钢片嵌装而成,间隙为12~20mm。颗粒层(5)由        16~25mm的玻璃球组成,床层厚度可视烟气流量、浓度调节,使烟气通过颗粒层时进入流化床状态。尘粒在此不断被小球拦截、碰撞,并与小球表面的水膜接触而凝聚、沉降。在除尘器上部设有喷淋系统(6),它由母管及3~5层水平布置、交错排列的喷洒管组成,母管底部接有蜂巢式喷头。烟气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喷淋洗涤。净化后的烟气最后通过设于除尘器顶部的U形管式水气分离器(7)。这是一根横置于除尘器顶部的管子,用不锈钢管制成,在其顶部开有长形窗口。水雾被管子下部的管壁挡住,气体从长形窗口进入,经分离器的端部排出。灰尘随水流通过水封池(8)上的溢流口排入沉灰池(11),在此经沉淀处理,灰泥可用灰浆泵(10)送到储灰场,澄清水可用循环泵(9)返回喷淋系统使用。

通过在8t/h的沸腾燃烧锅炉上使用本除尘器的试验表明,当烟气含尘浓度为24042~36981mg/Nm3时,除尘效率达99.2~99.7%,烟气排放浓度小于200mg/Nm3,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脱硫率为50%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星,未经何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