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伞无效
申请号: | 88204320.X | 申请日: | 198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0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昌;祝小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光昌 |
主分类号: | A45B25/16 | 分类号: | A45B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吉林省通化***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颖的微型自动伞,特别是它不仅能自动开伞,而且它还能自动将伞面收缩起来。
现代,虽已有了自开伞,但都不够理想:自开伞只能自动开伞,而关伞时需要两只手去操作,如果有只手拿了东西,那么关伞时就会有不少麻烦,并且关伞后的长度过大,一般拎包放不下它,很不便当。现在的三折叠伞,虽然解决了关伞后体积过大的问题,但是折叠伞很难开启,还要用二只手来操作开和关,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需要提供一种全自动伞,既要有现代自开伞和三折叠伞的优点,又要加以发挥和补充,使它仅用一只手就能自动开伞,并且仅用一只手就能使伞面自动收缩起来,还要仅用一只手就能使它缩小体积,这样,使用者便可一只手拿物,一只手能方便地使用本伞,它缩得短小,可放进一般女士拎包里,携带也就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案来完成的:将伞柄做成可伸缩的外伞柄、中伞柄、内伞柄三截,把四连杆结构的伞骨的一端铰接在外伞柄上,另一端铰接在中伞柄上。当外伞柄全部套在中伞柄的外面时,四连杆结构的伞骨呈收缩状,用一个弹簧来维持这个状态,这样附在伞骨外表的伞面就处于常收缩状,当利用一个力量,把外伞柄从中伞柄处拉出,四连杆的伞骨就跟着变形而将伞面打开。这个力量是在缩短伞柄长度时,即在外伞柄套在中伞柄后又将它们往内伞柄外面套时压缩弹簧来加入并用机构固定加以储存的,那么只要撤除固定机构便将这个能量释放出来,用它将伞柄伸长和使四连杆的伞骨打开,此时又另外用机构将这些变位固定起来,就做到了自动开伞;而当撤除固定变位的作用,维持收缩的弹力就将伞骨收缩并使中伞柄套入外伞柄内,做到了自动关伞;当将伞柄再缩短,即将内伞柄套入已经套叠的外伞柄与中伞柄内时就压缩弹簧,为再次开伞做好了能量储备。
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做到了只要一只手就能开伞、关伞以及伸出或缩短伞柄,使用和携带就很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缩小体积后的伞,是通过轴线的剖面图。
图2是开伞状态下的伞,是通过轴线的只画半边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沿A-A放大的剖面图。
图4是图2沿B-B放大的剖面图。
图5是图2沿C-C放大的剖面图。
图6是收缩伞面后的伞,是通过轴线的剖面图。
参照图1,外伞柄7的两端装有上套15和下套4,构成笼套,中伞柄6的上端装有滑套13,并联接簧片19,内伞柄5的下端插在手柄24内用销子3固定,四连杆结构的伞骨16的一端铰接在滑套13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套4上,弹簧20使伞骨16维持图示收缩状态,上套15装有螺杆11,外面套弹簧12,经冲锤10去压缩弹簧17,用钩子21拉住下套4的环形槽,使本伞维持图示收缩伞面和缩短伞柄的初始状态。
参照图2,当按揿钮23,便推动钩子21脱离下套4的环形槽,弹簧12就将上套15弹出去,弹簧17就将冲锤10弹出去。顶着螺杆11把上套15也弹出去,外伞柄7和下套4就一起从中伞柄6处拉出来(参照图3,外伞柄7是笼套式的,滑套13可在外伞柄7的槽内滑动)使四连杆结构的伞骨16变形而打开伞面26,因弹簧17的弹力较大,冲锤10弹过滑套13的上端面后,继续上弹去压缩弹簧12,此时冲锤10内的二个偏心块8因惯性而张开(参照图3)因弹簧12的作用就将偏心块8卡在滑套13的上端面,而使外伞柄7与中伞柄6维持图2所示的相对拉开的位置,让伞骨16不因弹簧20的作用去收缩,而是维持打开伞面的状态,下套4弹到顶住滑套13时就将中伞柄6从伞柄5处拉出,一直到簧片19进入内伞柄5的槽孔内,这样三截伞柄都伸出并固定起来了。
参照图4,下套4有一个槽,可通过簧片19,就不影响下套4在中伞柄6上滑动。参照图5,用销子27使内伞柄5与中伞柄6径向保持相对位置,因此簧片19就能准确地进入内伞柄5的槽孔。绳束18的一端栓在二个偏心块8的联线上,另一端栓在装到揿钮23上面的销子22上,当偏心块8张开后卡在滑套13的上端时,绳束18是拉紧的,此时再按揿钮23,通过销子3就拉动绳束18把二个张开的偏心块8收拢,由弹簧12将冲锤10弹入内伞柄5的孔内,并将簧片19挤出内伞柄5的槽孔,由弹簧20收缩伞骨16,中伞柄6就套入外伞柄7内,如图6所示,此时做轴向推压,把套叠的外伞柄7和中伞柄6推向手柄,就压缩了弹簧12和弹簧17,一直推到下套4的环形槽让钩子21拉住,收缩成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为再次开伞做好能量储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光昌,未经周光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4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