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力轴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88204810.4 | 申请日: | 198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1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春;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17/08 | 分类号: | F16C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工学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何清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轴承 组件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支撑承受轴向载荷的转轴的推力轴承组件。特别适合用于双螺杆或多转轴的支撑。
承受轴向载荷的多转轴轴线一般为平行设置并且彼此靠的很近。对于这类转轴的支撑因受空间限制,其中部分转轴不能设置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且尺寸较大的单个推力轴承。因此目前很多类似支撑是将多个推力轴承串联起来,使载荷均分在各轴承上,以减小整体的径向尺寸。这种支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每个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均匀一致,这就要求传递轴向力的一系列零件要有极高的几何精度,特别是轴向尺寸精度。而单纯靠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即不经济其均载效果也不理想。美国专利(3652140号)采用多垫片补偿的办法。图1是该专利的结构图。该发明由蕊轴1、外壳2、轴承3、内支承套4、外支承套5、垫片6、7、8及支承盘9组成一串联轴承组件。各内、外支承套均可沿蕊轴和外壳轴向滑动。在各内、外套及各轴承之间装有垫片,靠这些垫片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各零件在制造、装配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尺寸误差,力求各轴承承载均匀。但此种补偿办法受到垫片材料的限制,如果采用非金属材料垫片,则强度低,使轴承组所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若采用金属材料的垫片,则会因垫片很薄其弹性变形量很小而导致补偿能力小,不足以弥补零件因加工、装配及受载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尺寸误差。因此靠垫片的弹性变形量来达到各轴承的均载,效果是有限的。另外,该发明传递力所经过零件数目较多,轴向尺寸累积误差大。所以为达到均载,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仍要求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承载能力强,装配精度容易保证,有足够补偿能力,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不高,加工简单的转轴的轴向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要点是:蕊轴与各内支承套座之间用螺纹旋合,每一内支承套座在芯轴上的轴向位置,经适当调整后,做相对固定。使每组轴承的装配位置精度得到保证。内支承套座中部有一凸缘,其下支撑环面与轴承紧圈端面压紧,内支承套座下部周面与轴承紧圈内孔紧配合,各轴承松圈端面与外支承套环面间装有碟簧。使装配后有足够的弹性补偿。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图。结合附图2详述实施例。
带外螺纹的蕊轴10与带有内螺纹的内支承套座11旋合,各内支承套座中部有一凸缘,其下支撑环面与轴承3的紧圈端面接触,内支承套座与蕊轴做相对固定,固定方法可以在内支承套座上部径向开有销孔,在此处与蕊轴用销钉14固定,并在销钉处卡有卡环13。各轴承松圈端面与外支承套座12环面之间装有碟簧15,紧圈内孔与各内支承套座下端周面紧配合。松圈与外支承套座内孔动配合。外支承套座与外壳内孔动配合。蕊轴两端轴头由径向轴承19和20支承,两轴承分别置于前盖17和后盖18中,前后盖与机壳2用螺钉联接为一体。
另外本发明的蕊轴与外支承套座可以设计成变截面轴和变截面套,使其变形更加合理。
本发明每一组轴承装配时均可将其调整到最佳位置,保证装配精度,即:使蕊轴受载时,各内支承套座中部凸缘下支撑环面同时压紧各轴承的紧圈端面,使总载荷均匀地传给各轴承。然后将内支承套座与蕊轴用销钉固定,并用卡环卡住,以阻止内支承套座相对蕊轴转动而偏离调定的轴向位置。保证了每组轴承的装配精度。本发明在各轴承的松圈端面与外支承套座间装有碟簧,对整个组件安装、加工所累积的误差有较强的补偿能力,特别是较好地弥补了受载后的轴向尺寸误差,提高了各轴承的均匀能力,本发明的蕊轴和外支承套可设计成变截面轴和变截面套,使轴套的变形更为合理。
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提高了装配精度,加工简单,均载效果好,而又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作为双螺杆或多转轴的支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学院,未经北京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4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