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射式蜡染印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5116.4 | 申请日: | 198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明;黄正辉;陆宏能;梅彭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5C5/04 | 分类号: | B05C5/04;B41F16/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式 蜡染 印花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纺织物上涂复盖材料的装置,特别是在纺织物进行机械上蜡印花的装置。
蜡染印花是我国民间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品。其制作方法是:将蜡质在容器中熔融,然后用特制的蜡刀,蘸上蜡液,凭着人的构思,用手工在棉布上画出特定的蜡图案,该过程称为上蜡。上蜡后的棉布拿去染色,然后脱蜡、干燥,便获得具有民族特色的蜡染印花布。该上蜡工序长期以来为手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对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绘画艺术要求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手工上蜡操作改为机械上蜡,它不但能快速在纺织物上按特定图案完成上蜡,而且操作简单,蜡层厚薄可随意调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蜡置于容器中熔融,然后将其通过蜡液管,引至出蜡口。同时让压缩空气加热器 将空气加热,然后引至出口。热空气出口与蜡液出口以90°的组合形成喷头,将蜡液喷至覆有图案板的织物上,达到上蜡的目的。蜡液管和热空气管均装有可调节大小的开关,以控制蜡层的厚薄程度。为完成对图案各部位的上蜡,可采取两种方式。方式一是喷头移动式,即将蜡熔化器、空气加热器和喷头一起安装在移动机构上,使喷头可在导轨上作前后左右移动。方式二是织物移动式,即将织物置于移动机构上,使织物在导轨上作前后左右移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是喷头移动的喷射式蜡染印花装置示意图。
图2是织物移动的喷射式蜡染印花装置示意图。
图3是移动机构示意图。
实施方案一由图1、图3表示,这种方案适于织物面积较大的蜡染,喷头(1)由热空气出口管(2)和蜡液出口管(3)组成,它们之间至成90°,压缩空气沿着箭头所示方向通过开关(4)进入空气加热器(5),空气加热器可采用直接电热、高温油浴、高温蒸汽等形式,压缩空气被充分加热后引至喷头(1),热空气喷到织物表面的温度应不低于70℃;蜡熔化器(6)将蜡加热至熔融状态(60-100℃),然后使蜡沿着管子通过开关(7)引至喷头(1),蜡液管(8)紧贴或穿过高温的空气加热器(5),以保证蜡液不冷凝,顺利到达喷头(1),喷头的下方是图案花型板(9)和纺织物(10),它们置于支撑板用支架(12)支承,蜡熔化器(6)、空气加热器(5)和喷头(1)一起安装在移动机构(13)的支撑架(14)之上,支撑架(14)借助轮(15)在导轨(16)上作纵向运动,而导轨(16)又借助于轮(17)在导轨(18)作横向运动。
实施方案二由图2、图3表示,这种方案适于织物面积较小的蜡染,蜡的喷射装置与实施方案一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方案一中蜡熔化器(6)、空气加热器(5)和喷头(1)一起安装在移动机构(13)之上,而方案二则将它们安在固定的位置,支承纺织物花型板(9)、织物(10)和支撑板(11)的支架(12)安装在移动机构(13)上,支撑架(14)借助轮(15)在导轨(16)上作纵向运动,导轨(16)则借助轮(17)在导轨(18)作横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5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