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积木式家具无效
申请号: | 88205345.0 | 申请日: | 198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0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陆荣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荣根 |
主分类号: | A47B45/00 | 分类号: | A47B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木 家具 | ||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是提供尺寸大小和总体形状都可变化的积木式家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家俱搁板和脚本身的特殊结构组成接头,使装接起来的家俱其大小和形状可随时随地变化,以适在各种不同需要。
此种家俱装接好之后,从正面看去,是由许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单元组成。其单元数目可按需要在长、高两个方向上一节节地增加或减少,而在宽的方向上可一排排地增减。总体形状可根据安放地点的地形、面积或个人爱好接成长方形、阶梯形、宝塔形等几十种形状。如图1是正面呈宝塔桥形的积木家俱。底层和二层各有四节,三层有三节,四层有一节。在宽的方向现仅为一排有12个单元,若为二排,则有(12×2)24个单元(即在第一排的后面再接一排,形状完全相同)若为三排则有(12×3)36个单元等等。也可将图1所示的家俱拆下来,改装成正面视图2、图3等形状的家俱,而总单元数没有变,仍为12(或24、36等)个单元。单元数越多,可改装的形状也越多,而且也越牢固,稳定。
各单元是相互联接在一起的,不是简单的堆积。相邻单元之间的搁板和脚都不重复并列使用两块(只),而是共用一块(只)。如图1所示,搁板1,既是上一层单元的底搁板,又是下一层单元的顶搁板;脚3也是左右两个单元共用的。各单元的搁板和脚同时又是整个家俱支架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研制这种家俱的关键问题是在搁板的四角和脚的上下端设计特殊的结构,以构成接头。本实用新型用三种方法来解决这种接头问题。方法之一叫半园筒式接头,方法二叫半园筒螺纹式接头,方法三叫半方筒式接头。
为了说明方法一的结构,我们从图1上取任意一个接头H,把它放大,并画出其剖视图。如图4和图5。图4、图5是半园筒式接头的装配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仅有三种零件:搁板(1和2)脚(3和4)销(5)。左右相邻的两块搁板1和2形状完全相同,结构特殊征如图6、图7、图8所示,是在长方形(或方形)板的四角分别制有薄板半园筒A、在A上留有小突块B。上下相邻两单元的脚3和4的形状也完全相同,结构特征如图9、图10所示,脚的上部有大园筒G、G上开有孔RS和T、U、M、N,下端是小园柱E。
装接程序是:将搁板1和2相邻角上的两个半园筒A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整园筒F,(F的外径等于G的内径,F的内径等于E的直径)将F放入下层脚的大园筒G中,并使突块B置入孔R、S中,然后将上层脚的小园柱E插入到F的孔中,並在孔T、U中打入销5,这个接头就好了,其他接头也完全一样。
方法二半园筒螺纹式接头,实际是方法一的变形,只是在半园筒A的内壁开有内螺纹,在小园柱E上制有外螺纹,装配程序也一样,只是最后将拧入F中,而不是插入F中而已。
方法三半方筒式接头,与方法一也大同小异,只是将搁板四角的半园筒A改为半方筒,脚上部的大园筒G改为大方筒,脚下端的小园柱E改为小方柱,其他不变。装配程序也相同。
有了以上的接头,就可使一节节、一层层的单元联在一起。各排之间的联接是通过脚上孔M、N和搁板凸缘上孔(因为简单,图上未画)的螺栓来实现的。
另外还有底板,顶板,端板三个零件,形状比较简单,联接原理与上述三法相同,不一一赘述了。
设计实际产品时,为了提高强度,节约原料,搁板的四周边可适当加厚,增加凸缘,並在其上开孔,用于联接,搁板的中部可做成中空的小方格等形状,这里都不画出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零件少,只有六种零件,而且形状简单易制,用料省;安装牢靠、稳定,尤其单元多时更为显著。大小和形状可随机应变,适合各种情况的需要,如做放在办公桌上的小书架,可长、可短,可高可低,形状变幻、很是实用、新颖。
现有的许多塑料制品厂或家俱厂,都可批量生产此产品,无需增加设备。此产品可用硬塑料制成,亦可铁、塑、木并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荣根,未经陆荣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5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