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预混合式增氧机无效
申请号: | 88205650.6 | 申请日: | 198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0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解生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7/18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朱黎光 |
地址: | 福建省福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预 混合式 增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养鱼业的增氧机。
由于鱼塘中鱼的密度较大,为保证鱼类能正常吸氧、生长,一般均需采用电动增氧机来补充水中的溶氧量。过去的增氧机分水面增氧式和水中增氧式两种,以水中增氧式效果较好,其工作原理是:电机旋转带动水中叶轮作正向旋转,使进气腔中形成负压,空气通过进气腔进入水中,然后再浮起回到水面上,在这过程中气泡中的部分氧气就溶解在水中。由此可见,这种增氧机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气体入水中后很快浮出水面,故溶氧量有限,增氧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负压予混合式增氧机就是为了提高溶氧量而设设计的,该增氧机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设了一个予混合腔,使空气和水在该腔中予先充分混合后再进入水中,故可使增氧效率大幅度提高。
附图是这种负压予混合式增氧机的结构图和它在水中的位置。图中,1为电机,2为轴,3为予混合腔,4为固定挡环,5为旋转挡环,6为进气孔,7为进水孔,8为叶轮。下面对照附图详述增氧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机1通过轴2带动叶轮8作高速旋转,使予混合腔3内产生负压,从而空气和水分别通过进气孔6和进水孔7进入予混合腔3并向叶轮8方向运动,由于予混合腔3的外壳内壁有许多固定挡环4,在轴2上又固定着许多旋转挡环5,它与固定挡环4交叉分布,故水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受阻,来回冲击,这样,水和空气就得到充分的接触,大大增加了这部分水中的溶氧量,这部分高含氧的水最终进入水中,并和周围的水混合,使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很快扩散开来。在予混合腔中没被水完全吸收的气泡又从水中浮向水面,水和空气又一次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溶氧量,增加了增氧效率。
由此可见,由于该增氧机予设了混合腔,并在腔内设置了挡环,大大增加了水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并使水和空气两次混合,故提高了增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解生,未经陈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5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