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油仓测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05920.3 | 申请日: | 1988-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正 |
主分类号: | G01F23/24 | 分类号: | G01F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油仓测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位测量技术。
油仓中混进水,既会引起机械事故,又容易引起供需双方的业务纠纷。因此油仓管理人员很有必要随时掌握仓内的积水情况,以便采取适当措施。目前最常用的油仓测水手段,是利用涂有试水膏的测量尺进行测量。由于每测一次水就要涂抹一次试水膏,且试水膏的价格较高,故这种测水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和成本较高的缺点,使油仓测水不能经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探测油水界面位置,能测量油仓内积水的深度和油位的多用液位测量装置。
油与水重度不同,导电性能有显著差异,且两者不能互溶。油的重度小于水,油仓中若混进水,只要有一定的静置时间,水就会自然沉积于油仓底部。油是绝缘体,电阻率为10-100MΩ·m,水的导电性能随其含电解质的多少而有差异,其电阻率为:纯水约0.18MΩ·m蒸馏水3-5KΩ·m、天然水4.7-5Ω·m。油仓中混进的水一般算作天然水。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油与水重度和导电性能的差异来测量油仓的积水。其原理为:在测量头上装设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或多个电极作为传感器,当电极在油中时,极间的电阻很大,当电极在水中时,极间电阻很小。测量头与软尺相联。当垂在软尺下的测量头通过油水界面,电极间的液体从油变为水时,就能把这种变化转换成电阻的变化。然后通过软尺内与电极联接的导线把电阻的变化信号传给电路盒内的中间电路,经放大和处理后用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件发出光电信号。根据光电信号结合软尺上的长度标尺,就能探测出油水界面的准确位置。光电信号出现后,测量头还能继续下行的距离就是油仓的积水深度。根据油在软尺上的侵润痕迹,就能推断出油层的实际厚度。
本实用新型由带电极的测量头1,带导线的软尺2,外壳3,电路盒4等组成。如图1,测量头1表面装有电极6,电极与测量头实体之间用绝缘体绝缘。软尺2内部沿长度方向敷设有相互绝缘的导线,外面为带长度标尺的耐油塑料带。电路盒4用塑料制成,盒内装设电路和电源,电路的输入端通过软尺中的导线与测量头的电极相联。电路的显示器5也装在电路盒上,它由发光二极管及其组合件充当。电路盒可制成绕线轮形状,平时将软尺绕在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如图2所。图中:E-电源7-传感器、8-放大器、9-信号处理电路、10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如图3所示。R1为限流电阻。它一方面限制通过电极的最大电流,使之即使短路也不会产生电火花,另一方面又能提高输入阻抗,以减小电极附着油膜后电阻值增大对电路工作的影响。R2为分压电阻,BG1为起放大作用的三极管,BG2为起开关作用的三极管,BT为发光二极管,E为9V电源,6表示测量头上相隔一定距离的电极。当电极6浸在油中,BG1基极电位趋于零,BG1、BG2都截止。当电极6均浸在水中,其间的阻值虽受附着油膜的影响而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但由于R2的阻值很大,就使得BG1基极电位升高随之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经BG1放大后加在BG2基极,使BG2导通,发光二极管BT发出灯光信号表示测量头上的电极已接触到水。
如果把多个电极分别装在测量头的不同高度上,就能直接把水的深度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和信号处理后,就能直接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数码管,或用发光二极管的其它组合方式显示出水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它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液位测量软尺一样,油仓管理人员若用本装置代替原来的量油尺,就可在每次测量油位的同时,也能了解仓内的积水情况。2.本装置测水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均超过涂试水膏的测水尺。3.本装置采用无触点电路并在输入端串了限流电阻,故不会产生电火花。4.本装置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故耗电很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正,未经陈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5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