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夹式人力插秧机无效
申请号: | 88206994.2 | 申请日: | 198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7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喻鉴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喻鉴金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农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晓凡 |
地址: | 江西省奉新县水电***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夹式 人力 插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夹式人力插秧机,它包括旋夹式秧夹和送秧机构。
中国专利86202678公开了一种转动式插秧车。其特征是插秧过程通过一个转动的秧夹完成的。这种插秧机的不足之处是:①由于秧夹为直的,容易缠上田中的泥草,影响秧夹的正常工作。②由于采用的送秧机构送秧能力有限,易发生秧夹夹空造成漏插的现象。③插下的秧苗呈倾斜状态,不利于秧苗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在泥草较多的田中正常工作并且栽插质量好的旋夹式人力插秧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有旋夹式秧夹、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秧夹的夹片呈弯曲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滑板上方有拨正机构;送秧机构由秧箱和移箱器组成;秧夹两夹片的头部的相对面有凹弧。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秧夹的结构图
图4是拨正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由旋夹式秧夹(9),送秧机构组成。秧夹(9)由秧夹座(4)和安装在秧夹座(4)上的多对平行的夹片(3)组成,本例的夹片(3)为3对。为了避免秧夹(9)在工作中将田里的泥草卷绕在夹片(3)上,影响秧夹(9)正常工作,将夹片(3)做成弯曲状。当夹片(3)转到取秧位置时,其弯曲方向朝上。秧夹(9)的两夹片(3)的头部(14)的相对面制成凹弧状(15),其目的是增大夹秧面积,使秧苗夹持稳固,并且不会损伤秧苗。夹片(3)可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或金属材料。当人拉动插秧机行进时,地轮(1)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秧夹(9)转动。当两夹片(3)伸入秧门(18)时,受到秧夹轨道(10)的挤压而夹住秧根。随着秧夹(9)继续转动,夹片(3)进入泥中,此时夹片(3)脱离秧夹轨道(10),夹片(3)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松开,秧苗被留在泥中。
为了将倾斜插下的秧苗变为直立,在滑板(16)上方装有拨正机构。拨正机构由装在秧夹轴(2)上的拨轮(8)、拨杆(5)及连杆(7)组成。拨轮(8)上有与夹片(3)对数相等的拨齿(17)。当拨轮(8)随秧夹轴(3)转动时,拨齿(17)压迫连杆(7)将拨杆(5)抬起,秧苗插入泥土后,拨齿(17)对连杆(7)的作用消失,拨杆(5)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掉下复位将插下的秧拨正。
送秧机构由秧箱(6)和移箱器(11)组成。移箱器(11)包括移箱凸轮(12)、换向器(13)等部件,当移箱凸轮(12)由传动机构带动转动时,使放在移箱凸轮(12)上的秧箱(6)作横向等距离间歇移动。当秧夹(9)取完秧箱(6)移动的一个行程所送的秧后,由于秧箱(6)的放置呈一定倾斜角度,秧箱(6)中秧苗在插秧机工作时的震动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向秧门(18),以便秧夹(9)在秧箱(6)做下一个横向移动行程时能够取到秧。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秧夹在工作时不缠草;
2.拨正机构能保证所插秧苗直立;
3.送秧机构供秧可靠,能保证秧夹取到秧,不会产生漏插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喻鉴金,未经喻鉴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6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