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脉动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88208327.9 | 申请日: | 198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印;程显晨;朱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B7/00 | 分类号: | F23B7/00;F23B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空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绪凤,王顺荣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脉动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锅炉领域,它是利用在脉动燃烧状态下压力和气体流动状态的流动变化来强化煤的燃烧过程,和烟气对锅壳的传热过程,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的,并且由于冷化燃烧可以使用劣质煤作燃料。
现在广泛应用的工业锅炉都是在稳定燃烧状态下工作的,而把脉动燃烧列为不正常现象,其原因是:在现有锅炉上没有消除噪音装置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脉动燃烧的优点。脉动燃烧在最近十几年来已被各国重视。在节能方面已被利用。目前已有不少专利技术形成产品,不过大多数是利用气体燃料的家用炉灶之类,利用煤作燃料的还很少。通过检索查到利用以煤做燃料的脉动燃烧装置,有苏联专利Su1008571。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燃煤脉动炉方案,没有消音装置,它的结构是一种螺旋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炉胆和锅壳有机结合的锅壳式燃烧锅炉,在结构上即不同于前面所提的苏联1008571专利,也不同于目前使用的稳定状态下的锅炉。本实用新型由可产生脉动状态的炉胆、进气和排气消噪器、换热器、锅壳等组成。
炉胆是一个可进行脉动燃烧的装置。它由炉膛、炉排、进气管、排气管组成。炉膛是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容积的圆柱体,在圆柱体的下端装有供煤层停滞的炉排。煤在炉排上进行燃烧,在炉排的下面有进气管,用它来供给煤燃烧所用的空气。在炉膛上面是排气管,燃烧产物由它排入消噪沉灰室。炉膛、进气管、排气管组成脉动机构的核心部分,当煤在炉排上进行燃烧时,发出热量来驱动燃气进行脉动,脉动的气体反过来强化燃烧过程及换热过程。
换热器在锅炉工作中程中,所有锅壳都起热交换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除结构上自然形成的换热面外,还有一排换热火管。燃气由炉膛沿排气管流动并在排气管中转弯向下将燃气排入换热器下方的燃气第一消噪沉灰室中,燃气在消噪沉灰室中,膨胀减速使其中的灰沉积在底部,燃气再经过换热火管流向最上端燃气收集器也是第二消噪室,燃气在火管内流动时热量通过管壁传给介质,燃气在第二消噪室内消噪时通过烟囱排入大气。本使用新型是靠烟囱的吸力下形成自然进气,进入锅炉的空气首先进入第一进气消噪室再通过隔板进入第二消噪室,然后通过进气管供燃烧之用。炉子的噪声在进气系统先经过第二消噪室降低噪音并除尘,再通过隔板上孔及第一消噪室进一步消噪和除尘到通过进气管后,外部环境的噪音和尘染已降低到环保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加煤及通火是通过上炉门。(在炉排上方)。下炉门是清灰用,在工作状态,要求上下二炉门密封以保证脉动燃烧。燃气消噪室有一手孔以作清理灰尘之用。
在炉胆与外壳中间形成水套,是介质的容器,在此接受由锅壳传给热量进行加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炉膛上方炉膛排气管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螺旋形的其长度和直径将影响脉动的频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用的直径为120毫米,长度为1800~2000毫米的弯管。炉膛用直径350毫米,高为1000毫米的圆柱体。进气管用直径为120毫米,长为300毫米。炉排直径为350毫米的铸铁炉排。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其各序号代表:
1.进气第一消噪室及灰室
2.进气第二消噪室
3.锅炉外壳
4.烟囱座
5.燃气第二消噪室
6.换热火管
7.燃气第一消噪室、沉灰室
8.炉膛排气管
9.炉膛(燃烧室)
10.上炉门
11.炉排
12.炉膛进气管
13.消噪室进气管
14.下炉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3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