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矮型矿用铅酸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88208363.5 | 申请日: | 198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启林;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蓄电池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矮型矿用铅酸 蓄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是对原有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的改进。
我国煤矿井下的采煤和掘进巷道中,原煤及其它材料的运输主要以轨道式蓄电池电机车为主。由于煤矿井下不同程度地存在甲烷及沼气,一般的铅酸蓄电池和普通 电机车不符合井下防爆条件的要求,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国家从七十年代起开始推广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使用的是型号为D-330-KT、D-440-KT的特殊型铅酸蓄电池。这类蓄电池虽然消除了使用过程中因为积聚氢气等原因引爆的可能性,但也存在着如下缺点:由于此类电池单位体积容量较小,电池体积大,故用它组装的电源装置体积也大,安装在电机车上高度超过了司机的视线,致使机车在轨道上倒车时司机因看不清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原有特殊型铅酸蓄电池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单位体积容量大、体积小且使用安全方便的铅酸蓄电池,以适应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板剖视图;
附图2.是注液孔塞的结构剖视图。
1、参照图1.,电池正极板的上端(1)处加盖高压聚乙烯绝缘护套(2),克服了原来的正极板上端裸露,因此避免了正、负极板短路时产生火花而引爆的危险。正极板的下端用连成一体的若干个圆柱形或上部是圆柱形下部是圆锥形塑料底塞(3)直接封底,改变了原来的铅注入封底或注塑封底的方法,简便易行,且效果好。
2、电池的槽、盖采用加入阻燃材料的高强度、耐冲击聚丙烯塑料,槽、盖的综合采用热熔粘合的方法。
3、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均采用双极柱结构,即在正、负极引出两个极柱。消除了原有的单极柱结构因某个极柱松动或开路形成的闪点。
4、参照附图2,注液孔塞由刚玉质工作栓(4)、工作栓座(6)组成,工作栓(4)和工作栓座(6)的接合部分用粘合剂粘接成一体。工作栓(4)和工作栓座(6)形成的空腔内装有聚乙烯填料(8),填料的上面设置具有孔洞的网盖(5),以防止填料上浮而又不影响氢气溢出。在工作栓座的下端加工有向外翻的凸台锁紧机构(9),当把注液孔塞按入孔(10)中时,只要再略加旋转即可。为了提高其密封性能,可在接触处加橡胶密封圈(7)。
5、蓄电池的正、负极板的厚度分别为9毫米和3.2毫米,比原有蓄电池的正、负极板厚度分别为12毫米、6毫米减薄了。因此使单只蓄电池内的正极板数由原来的6片提高到现有的8片,负极板数由原来的7片提高到现有的9片。
6、采用放电性能好、孔率大的连成一体的涤纶排管代替原有的玻璃纤维单体固化管,使正极板每片的管数由14根增加到18根,扩大了活性物质PbO2的面积,提高了铅粉的利用率。
采用5、6两项措施提高了蓄电池的容量。
7、在原有的蓄电池生产方法中增加了浸酸固化工序,即在铅粉灌入固化管后再在酸内浸泡6~8小时后烘干。
8、蓄电池的高度比原有的降低了100毫米,即由原来的454毫米高降低到现在的354毫米高,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方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造的蓄电池防爆性能好,单位体积容量提高了30%左右,体积小,高度适中,使用安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蓄电池厂,未经徐州蓄电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轮盘多工位压坯机
- 下一篇:用于自动灯检机的步进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