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柱状落物打捞筒无效
申请号: | 88208747.9 | 申请日: | 198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50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石油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E21B31/08 | 分类号: | E21B31/08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申率 |
地址: | 天津市大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柱状 打捞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井下作业中用来打捞井下落物抽油杆或管状物的一种井下柱状落物打捞筒。
目前用来打捞井下抽油杆或管状落物的打捞筒,由接头、引鞋和卡紧机构组成。卡紧机构主要有卡瓦和弹簧,工作时,抽油杆柱或管柱经引鞋进入捞筒推动卡瓦沿斜面上移,由于卡瓦上部装有弹簧,卡瓦上移一定量后,被弹簧限位,上提打捞筒,卡瓦沿斜面下行,由于斜面增压的作用,卡瓦将抽油杆或油管紧紧卡住、捞出。这种打捞筒的适应性较小,对不同尺寸的打捞物要换用不同的卡瓦或不同规格的打捞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既可打捞不同直径的管子,又可打捞不同直径的金属杆状物,适用直径范围较大的一种井下柱状落物打捞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打捞筒内设计有两种卡紧机构,在打捞筒的上筒身内装有卡瓦卡紧机构,其卡瓦之间空间较小;在下筒身内装有活瓣卡紧机构,其活瓣之间的空间较大。在打捞较小的杆状或管状落物时,由于活瓣卡紧机构的开口较大,落物进入卡瓦卡紧机构,被卡紧打捞;在打捞较大的杆状或管状落物时,使用活瓣卡紧机构。
活瓣卡紧机构由活瓣座、活瓣和扭簧组成。活瓣座用螺钉固定在下筒身上,活瓣和扭簧用销子固定在活瓣座上。当落物通过引鞋进入捞筒内,下放打捞筒,落物上移,由于落物的外形尺寸较活瓣之间的空间大,落物推开活瓣,扭簧收缩,落物上行;上提打捞筒,在扭簧恢复力的作用下,活瓣牙卡紧落物。
附图的图面说明
附图一表示井下柱状落物打捞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二表示活瓣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三表示活瓣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对附图进行图面说明:从附图一中可以看出井下柱状落物打落筒由接头(1)、上筒身(2)、弹簧(3)、卡环(4)、卡瓦(5)、下筒身(6)、扭簧(7)、销子(8)、活瓣(9)、活瓣座(11)、螺钉(10)、引鞋(12)组成。接头(1)与上筒身(2)之间螺纹连接,在上筒身(2)内装有卡瓦(5)和弹簧(3),上筒身(2)下端内侧是一锥面与卡瓦(5)相互接触,当柱状落物与卡瓦牙相接触时,柱状落物推动卡瓦(5)沿锥面向上移动,上提打落筒卡瓦(5)沿锥面向下移动,这时卡瓦在斜面增压作用下将柱状落物卡紧;上筒身(2)与下筒身(6)之间螺纹连接,在下筒身(6)上用螺钉(10)将活瓣座(11)固定,在活瓣连接孔内插入销子(8)并且安上扭簧(7),当柱状落物沿活瓣上移时,活瓣向上扭转一定量,上提打落筒在扭簧(7)的弹力作用下将落物卡紧;引鞋(12)与下筒身(6)之间螺纹连接。
附图二表示活瓣座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活瓣座的两侧开有螺纹孔(13),下部开有喇叭口(14),上部有活瓣连接孔(15)。螺纹孔(13)用于与下筒身连接,喇叭口用于引导落物通过,活瓣连接孔(15)用于连接固定活瓣。附图三表示活瓣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活瓣上开有销钉孔(16),一侧排有六行齿,相邻一侧为一直平面。
具体实施:在抽油杆上接上井下柱状落物打捞筒下到井下,通过引鞋使井下落物进入打捞筒,下放抽油杆落物进入打捞筒的下筒身或上筒身,并顶开活瓣或卡瓦上移一定量后,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或在卡瓦增压后的卡紧力作用下卡紧落物,上提抽油杆既可将井下柱状落物打落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石油管理局,未经大港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自动机的剔除废圆片坯的装置
- 下一篇:均匀出水安全保温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