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88209026.7 | 申请日: | 198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6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存生 |
主分类号: | F02P3/04 | 分类号: | F02P3/04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栋梁 |
地址: | 河北省巨鹿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点火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点火装置。特别是能够解决触点式蓄电池点火汽车因电路故障无法点火,或其它原因点火困难的点火装置。
汽车在行驶中常见的故障,一般发生在发动机的电路和油路部份。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触点式蓄电池点火装置,虽然制造简单,价格便宜,但易发生断电器触点烧损、点火线圈烧毁、电容器击穿及低压断路、短路等。因此造成汽车无法点火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点火困难,迫使行驶中的汽车只能停车检查,对点火装置进行更换或修复。影响了汽车的正常行驶,特别是给检修条件较差,时间性要求很强的特种车、野外作业车、战备车及长途车辆的驾驶人员带来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汽车的触点式蓄电池点火装置进行改造,使其在点火电路元器件损坏无法点火,或因其它原因而点火困难的情况下,仍能照常点火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原触点式蓄电池点火系统中增设一套备用电路,当原点火电路发生故障时,启用备用电路点火,或根据需要用两套电路同时点火。两套电路由同一点火开关控制,可选择不同的工作状态。增设的备用电路由备用点火线圈,可移动断电器和原点火电路的配电器等组成,可移动断电器内有一个由推进线圈和回位线圈产生的磁力控制的触点托盘,使用备用电路时推进线圈通电可将触点托盘推动与原点火电路断电器凸轮接触,使备用电路一处于工作状态,不使用备用电路时回位线圈通电可将触点托盘返回原位,使备用电路处于不工作状态,增设的备用电路有以下三种功能。
1 当行驶中的汽车点火电路发生故障时,不用停车,只要移动点火开关,甩开原电路,启用备用电路即可继续行驶。
2 如换用备用电路仍不能解决问题,即可断定不是点火电路问题,从而节省停车检修时间。
3 因发动机温度低,混合气过浓或其它原因,原电路不易点火时,可以启用原电路和备用电路同时点火,以增大火花基极间的放电火花,顺利点火。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点火器原理图。
当使用备用电路时,将点火开关13拉到Ⅲ位置,导电片12随滑块9移动,使电源接头A与B2、C2接通。电流经推进断电器接线柱6与推进线圈(图中未标出)接通,产生较强磁力,使移动断电器的触点托盘5向前移动,使触点传动臂3与凸轮2接触。当移动断电器的触点托盘5移动到止点时,锁止器(图中未标)将其锁住。这时推进断电器(图中未标)触点张开,切断推进线圈电源。这时的移动断电器完全由凸轮2控制工作。同时,高压连接片11断开原电路高压接点F1,与备用电路高压接点F2接通。这时备用电路点火线圈10产生的高压电通过中间极E;到配电器8,经分火头分往火花塞。
使用原电路时,将点火开关13推到Ⅰ位置,导电片12随滑块9移动,使电源接头A与B1C1接通。电流经回位断电器接线柱7与回位线圈(图中未标出)接通,产生的磁力将锁止器打开,由于回位弹簧作用(图中未标出)使移动断电器的触点托盘退回原位。这时的移动断电器不工作。同时高压连接片11断开备用电路高压接点F2与原电路高压接头F1接通,这时原电路点火线圈1产生的高压电通过中间极E到配电器8,经分火头分往火花塞。
使用双电路时,先将点火开关13拉到Ⅲ位置,使备用电路接通再将开关13推到Ⅱ位置,如图示位置。使导电片12将电源接点A与B1和B2接通,这时移动断电器的触点托盘5保持在工作位置,高压连接片11处于中间位置,这时原电路点火线圈1和备用电路点火线圈10产生的高压电通过中间极E到配电器8,经分火头分往火花塞。
为了防止两个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在F1与F2处互相短路的影响,在使用双电路时高压连接片不与F1、F2接触,留有一定距离,以跳火方式避免高压电产生火花损耗。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分电器壳体尺寸,确定可移动断电器壳体的尺寸和传动顶杆的长度,从而与各种触点式蓄电池点汽车配套。
本实用新型经在北京212汽车上试用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存生,未经李存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9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