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光信号的鱼漂无效
申请号: | 88210097.1 | 申请日: | 198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义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辽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英利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光 信号 鱼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发出光信号的鱼漂,其特别适用于黑天使用。
为了满足钓鱼爱好者即能在白天又能在黑天进行垂钓的需求,已有不少人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光鱼漂。其中使用效果较好的是电子鱼漂,例如我国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李洪伟发明的「会自动发光的电子鱼漂」(CN85104958)。但由于这种鱼漂体内装有的发光电路、控制电路及内阻电源均采用了电子元件,因此其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另外,这种鱼漂在使用时是依靠鱼咬食和拖钩而使鱼漂外壁上的上下两个控制触点全部入水后才使其发光二极管亮,这样不但费电而且灵敏度也受到一定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在白天又能在黑天使用,而且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耗电更省、使用效果更好、灵敏度更高,并能指示甩钩方向及其落点的带有光信号的鱼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鱼漂的壳体内设有由电池、发光元件和液体导电开关构成的发光电路,并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活动或固定的供挂线的悬臂。为了使其即能在白天使用又能在黑天使用,而且又可节省用电量可增设有电源控制开关。其中液体导电开关可制成内装有液体导电介质和与液体导电介质接触的导线及位于液体导电介质液面以上的且与导线绝缘的金属件的密封体。其中的液体导电介质最好是水银或其它液态良导体。其悬臂最好垂直于壳体的外侧壁。其发光元件可以是灯泡或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比较,由于采用了液体导电开关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而液体导电开关是靠液面的倾斜实现导通电路的,因此,在甩钩时能指示甩钩的方向及其落点;由于在鱼漂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挂线的悬臂使其在鱼咬钩或拖钩时提高了发光的灵敏度;由于增设有电源控制开关实现了白天或黑天均可使用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参见图1,壳体1是由上下两个一端封闭一端带有螺纹的塑料圆管连接而成。在底部呈截锥形的下塑料圆管内装有水银液体导电介质2。在距水银液面的1毫米处安装有由白钢片制成的与圆管形状相适应的一侧带有边齿一侧带有中心管的金属件3。在金属件3的上部浇铸有环氧树脂密封层4。在金属件3的中心管内穿有塑皮导线5,其裸露部分插在水银液体导电介质2中。在下塑料圆管的另一端固设有夹固电池6的锡磷铜弹簧片7、8,弹簧片8与塑皮导线9焊接,弹簧片7与金属件3上的中心管焊接。在下塑料圆管的外侧壁上有一个固定悬臂10。在塑皮导线5、9的连接处焊有作为发光元件11的灯泡,其通过导线插在上塑料圆管的顶部。在该圆管螺纹处的外壁上套固有由铁片制成的金属护圈12。电池6采用的是电子手表中的微型电池。作为发光元件11的灯泡采用的是电子手表中的微型灯泡。
参见图2,与图1所不同的是上塑料圆管的中部呈圆球形。在下塑料圆管外侧壁上的悬臂10是活动的,其通过端面呈扇形的轴杆插在下塑料圆管侧部的连接件的方形孔中。弹簧片7是与金属件3上的中心管分开的,并通过侧壁上的顶丝13来作为电源控制开关。
在使用时,不管是甩钩还是鱼咬钩或拖钩鱼漂均处于倾斜状态,亦即水银与金属件接触,因而电路导通灯亮。当鱼漂呈垂直状态浮立于水中时,则水银液面保持水平状态不与金属件接触,即电路不导通灯不亮。不用灯光钓鱼时可将电池取出,带有电源控制开关和活动悬臂的鱼漂,不用灯光钓鱼时可将电源关闭或将电池取出,并可将悬臂扳靠在鱼漂的侧壁上。反之,应将悬臂扳下(悬臂与鱼漂侧壁呈90°)并通过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义,未经张永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