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调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0241.9 | 申请日: | 198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15 |
发明(设计)人: | 韩恩华;孙权友;陈占平;刘维先;许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无线电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营口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调湿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它主要用于烟草、纺织、电子、生物科研等行业和单位需要湿度恒定的工作环境。
目前,国内在需要湿度恒定的工作环境中主要采用离心直接喷洒、空气管道增湿和蒸汽调湿的方法来进行调湿。这些方法,虽然均可选用,但均有一定的缺陷。离心直接喷洒法的缺点是,装置刚刚使用时效率较高,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尘埃,使回转板、过滤板效率降低,造成雾滴过大(变成大水珠);空气管道增湿法的缺点是,由于管道内外温差造成管道内水滴变大,其与冷空气混合供气时形成过饱和空气、使水滴增大,造成机内腐蚀生锈,因此喷出的水滴容易污染半成品和成品;蒸气增湿法所形成的环境与浴池室内环境相似:通汽时室温升高,冷却后产生大水滴,与之接触的金属部零件易生锈腐蚀。
国外的自动调湿装置,一般由给水、喷雾、控制三部分组成。其效率一般较好;其缺点是,控制方式单一(只有定时控制),由于采用毛发式传感器、灵敏度低(湿度反映时间长)使用条件要求高(用于密闭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清理喷头口和喷水管的自动清理装置、自动给水器、可选(定时、手动、自动)控制的自动调湿装置。
采用气动给水装置解决自动给水问题:采用自动清理喷雾器解决喷嘴阻塞、雾粒粗大和污染产品的问题;采用可选(定时、手动、自动)控制装置解决控制装置的适应性问题,即根据不同的作业环境选择不同的控制手段。
参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喷雾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水转换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给水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自动控制、定时控制电路方框图。
现将各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叙述如下:
自动清理喷雾器由空气截止阀(1-1)、空气过滤器(1-2)、喷雾头(1-3)(共有4个喷雾头、相邻两个喷雾头成90°)、气水转换器(1-4)和自动给水器(1-5)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
来自水高位槽的水进入自动给水器(1-5);来自储气罐(1-8)的压缩空气由喷雾头(1-3)喷出。这时在引水管前端形成负压,这种负压将自动给水器(1-5)中的水吸引上来并与喷出的空气混合而形成微细的水雾。
自动清理喷雾器中喷雾头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弹簧(2-1)、膜片(2-2)和清理管(2-3)构成。其工作原理是,湿度达到要求时,气水转换器(1-4)自动将水路截止,同时接通大气;压缩空气继续供给,直至水管内全部存水被吸净为止。此时自动清理喷雾器无压力,膜片(2-2)、清理管(2-3)一起由弹簧(2-1)推向喷出口以完成对喷出口的清理。再次供给压缩空气时,气水转换器(1-4)自动打开水路、截止气路,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清理管(2-3)由压缩空气带动膜片(2-2)压缩弹簧(2-1),使其回到工作状态,开始正常喷雾。这种反复动作由可选控制装置来完成。由于及时清理,喷出口始终保持圆形。
气水转换器(1-4)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端盖A(3-1)、膜片(3-2)、阀芯(3-3)、阀体(3-4)、弹簧(3-5)和端盖B(3-6)构成,其上具有输出孔、进水孔、进气孔和控制气源进口。气水转换器(1-4)实际是一个在得到信号时采取气动控制的阀。其工作原理是,当湿度达到要求后,首先由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控制气路,使该阀膜片(3-2)受压,阀芯(3-3)将进水口封闭,同时打开进气孔并与输出孔接通。待喷水管内的水完全被吸净后、气路截止,整个喷雾过程完成。开始时,控制空气被截止,控制管路无压力,阀芯(3-3)靠弹簧(3-5)顶回原处,打开水路,截止大气进行直接喷雾。
自动给水器(1-5)的结构如图4所示,由拉杆(4-1)、外筒(4-2)、浮漂(4-3)、浮筒(4-4)和与给水管(1-7)连通的进水管(4-5)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因水是来自水高位槽(1-6),故喷雾器内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喷雾不断进行,水就连续自动补进;喷雾停止时,水位达到平衡位置后自行停止。
工作初始时,止水阀打开、进水管(4-5)有水进入,向上拉拉杆(4-1),使进水管(4-5)内的水进入外筒(4-2),到一定水位后,水的浮力可将浮筒(4-4)顶起,这时放开拉杆(4-1);由浮筒(4-4)外测溢出的水徐徐进入浮筒,当浮筒(4-4)及其内部水的重量之和大于水的浮力时,浮筒(4-4)下沉、将水管封死。此后可自行补水,不需再拉拉杆(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无线电机械厂,未经营口无线电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