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力送桩锤无效
申请号: | 88210545.0 | 申请日: | 198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1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顾志刚;顾志强;顾志宏;张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志刚;顾志强;顾志宏;张俊杰 |
主分类号: | E02D7/10 | 分类号: | E02D7/10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巨勋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送桩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力送桩锤,属于打桩锤的改进,特别适于各类基建工程的打桩,也可在现有柴油打桩机的机架上使用。
目前建筑业使用的打桩锤,普通是柴油锤,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高层次,桩身加长,断面增加,这种锤越来越不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现有结构和技术条件下,再提高冲击能量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噪音大,污染空气严重,施工过程中也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因缸体发热、不易起爆)在软土层也不起爆。
近几年国外出现的液压锤,基本克服了柴油锤的缺点,但由于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而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钻孔机的出现虽解放了噪音和 污染空气的问题,但只能适用灌注桩而且对土壤类别要求很严(沙层、卵石、含水量大,塑性高等不适用)承载力小圬土量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消除柴油锤的缺陷,又能在获得与国外液压锤相同冲击能量而锤体重量减轻(45%左右)液压回路系统国产化,制造工艺简单、降低造价,解决桩头易碎问题,并能在现有桩架上使用的液力送桩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主要有砧座、锤头和控制冲击频率的液压回路系统组成,其砧座部分包括复合材料的砧座壳体,内腔7装有油介质,分别装在其上的小活塞5和下部的大活塞8,控制杆6穿过砧座壳体台肩与大活塞8相联接;锤头部分有主活塞12,其下端固装在砧锤15上面的凹槽内,砧锤垫1镶装其下,连杆14通过其内,付活塞13固装其上,卡环装入主活塞12内的付活塞13的上边,碰杆10倒装于桩锤的顶部、导向杆18通过砧锤15和砧座壳体上相应的导向孔,装于环状付油箱9与砧座间的联接盘上,为克服下降阻力,在砧座下台肩与砧锤15下端面之间均布,装有四个拉簧4;控制冲击频率的液压回路系统有壁周上端有回油孔。下部有进油孔的油缸11和上部的环状付油箱9,其恒量供油的重力快速回路,用高压橡胶软管分别和装于打桩机平台上的泵站相连。
所述的碰杆10是采用长度可变的柱塞式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噪音低、不污染空气,打桩效率高、操作简便、重量较同等冲击能量锤头轻45%,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造价、桩头不碎裂并能长时间连续在各类土壤条件下工作其液压系统较国外同类锤简化了50%等优点,同时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压系统和锤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碰杆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砧座壳体是采用外玻璃钢,内衬钢板的复合结构,其内腔充满油介质,小活塞5与大活塞8分别装于其腔内的上端与下端,与其壁用聚氨酯橡胶圈密封,砧座压盖2装于其上,控制杆6通过砧座壳体的下台肩与大活塞8相连;上端固装有付活塞13的连杆14下端穿过砧锤15,聚氨酯橡胶的砧锤垫1镶装于其下,主活塞12的下端固装在砧锤15上面相应的凹槽内,卡环装入主活塞12内付活塞13的上边,上端壁周有回油孔。下部有供油孔的油缸11,装于其外,长度可变的柱塞式液压的碰杆10,倒装于桩锤的顶部,油缸11的下端装有油封环,其采用恒量供油重力快速回路的供油管17和回油管16与安装在打桩机平台上的泵站用高压橡胶软管相连接;砧座与砧锤15之间均布装有四个拉簧4,导向杆18通过砧锤15和砧座壳体的相应的导向孔,装于上端的付油箱9与砧座之间的安装盘上,锤体外罩19装于其外。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通过如下程序来实现的,液压系统开始工作齿轮泵以恒量供油,此时由于付活塞13将主活塞12壁上的排油孔3封闭,150以上的高压油进入内腔20,带动主、付活塞等一走上升,当付活塞13的顶部与碰杆10相撞的一瞬间,付活塞13下落连杆14露出砧锤15的端面,排油孔3打开,油进入油缸11的上部经付油箱9排至回路,内腔20中的油压急 下降,砧锤15快速下落,由砧锤垫1、小活塞5将冲击能量传递给油介质7,通过油介质7再将冲击能量转变为静压力经大活塞8作用在桩头上。由于砧锤15下落到砧座的同时,又将连杆14顶回到原位,付活塞13封闭排油孔3,下一个程序开始,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来实现打桩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志刚;顾志强;顾志宏;张俊杰,未经顾志刚;顾志强;顾志宏;张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推车式人力水稻脱粒机
- 下一篇:两用可调罐头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