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引流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0559.0 | 申请日: | 198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志平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阜新市海***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治疗器械技术领域。
目前,治疗气(液)胸均采用行皮肤切开,放置梅花管与体外负压水封瓶连接进行引流(称胸腔闭式引流术)。此手术切口较大组织损伤严重,对壁层胸肤有较大破坏。另外还会出现切口进气,切口渗出液进入胸腔,经切口胸腔内气体进入皮下,产生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所用的负压水封瓶体积大,连接导管长,病人活动不便。
对于临时性抽吸胸腔内的气体(液体)采用三通接头与穿刺针头连接,抽吸时需来回转动制动阀完成关闭与开放与胸腔连接的通道,其操作繁琐,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流效率高,操作简单,体积小的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它由导流制动装置和水封瓶组成,导流制动装置与水封瓶通过导流管相通。导流制动装置包括基部、注射接头、排出管接头、胸腔穿刺针、制动垫、固定片(见图1);基部〔1〕与胸腔穿刺针〔4〕静配合固定相接,基部〔1〕的两个凹形相通腔室内均放入制动垫〔5〕,注射接头〔2〕和排出管接头〔3〕均与基部〔1〕通过螺纹连接,基部〔1〕与胸腔穿刺针〔4〕相垂直的端面〔7〕过渡配合(或静配合)连接一固定片〔6〕;水封瓶为一半圆柱形(或圆柱形、长方柱形)透明体(见图3),在水封瓶的上平面有可放入导管的孔〔12〕及排出孔〔13〕,通过上平面放入水封瓶进入导管〔11〕,进入导管〔11〕与水封瓶静配合相接。
本胸腔引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进入胸腔对组织及胸腔壁层损伤较小,不会引起创口进气及渗出液进入胸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引流效率高等优点,提高了引流的可靠性,其设计先进,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注射接头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注射接头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封瓶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叙述:导流制动装置中基部〔1〕腔室内放入的制动垫〔5〕直径D大于凹形腔底〔8〕半径R与胸腔穿刺针〔4〕半径r之和,小于凹形腔底〔8〕的直径。注射接头〔2〕与排气管接头〔3〕上的支架〔9〕上开有边流孔〔10〕。水封瓶中排气孔〔13〕在水封瓶上平面与侧面交界的转角〔14〕处。
若临时抽吸气体、液体,采用锐头胸腔穿刺针〔4〕(不带固定片〔6〕),于排出管接头〔3〕上按装通向容器适当长度的导流管(排气不用容器)。当用于时间较长的闭式引流,先以皮肤穿刺锥在相应部位刺一小孔,再以圆头胸腔穿刺针〔4〕进入胸腔,抽吸有气(液)排出后,取下注射器,盖上胶塞,导流管将排出管接头〔3〕与水封瓶进入导管〔11〕连接,并用胶布通过固定片〔6〕将其固定在皮肤上,水封瓶用胶布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志平,未经钟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液体输送器
- 下一篇:橡塑磁吸式柔性纱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