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X线头颅投照仪无效
申请号: | 88210654.6 | 申请日: | 198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1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亚民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头 颅投照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临床放射线专业技术中使用的头颅投照角度测量仪。
在X线检查技术中,头部位置的投照是难度较大的技术操作。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X线头颅检查技术在临床X线测量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日益提高。但是,目前国内、外在X线头部投照中所使用的主要角度测量工具仍然是传统的L型直角胸厚尺、角度板和目测方法。其最大缺陷就是不能精确地测量头颅各种解剖径线的关系和投照角度。不但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造成不能按标准解剖角度摆位时所产生的头颅解剖投影关系的变形和X光胶片的浪费。影响了X线测量和X线诊断工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临床放射线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便于快速、精确测量头颅各种投照角度和进行X线角度变化时各种数据换算的X线头颅投照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三个分别装有可作360°圆周旋转活动球珠的、标有角度刻度的角度盘,以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进行连接,并弯制成型,组合成头夹式的角度测量仪。
X线头颅投照仪由一个长条形底板、一个顶盘及两个耳盘所组成。每个角度盘均有一个略小于圆盘外径的条状内槽。槽内各装有一枚可沿圆周作任意运动的活动球珠,其顶盘与两个耳盘可构成互为90°的垂直平面关系。当其中任一平面的角度发生变化时,相应的角度盘槽内的活动球珠由于自身的重力关系,便可移动至与摄影台面垂直的轴线上,从而可起到测量出头部所转动的角度,达到测量定位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头夹式外观造形,测量时摘、戴方便,故可进行人体(头部)横断面、和水平面两个假想面的360°全方位角度旋转与定位测量,适用于脑系造影和头颅部各种投照位置的角度测定与精确摆位。从而为X线测量与诊断减少误差,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各角度盘可采取非金属螺钉固定或是将角度盘直接粘合在底板上。在顶盘下部的底板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突出部分,可以指示鼻中线或X线管球中心线的位置。为了适合于不同的头颅类型或燥动不安的病人,在两侧耳盘的下方设计了一个长方形的槽孔,用以栓系弹力橡皮带,可使头颅投照仪较稳定地固定于头部。
在顶盘两侧的夹带面板上,附有X线管球变换角度后的新焦--片距离换算表和管球垂直移动距离换算表。在投照时可方便地从表中查找出原焦-片距离在75、90、100厘米时,变换X线管角度时所对应的数据值。在各角度盘和夹带面板上,均标有公制厘米刻度,以辅助投照时测量头颅解剖径线之用。两侧耳盘的中央各钻有一个小圆孔,目的是使圆孔中心对正患者外耳孔之用,同时也可解决在投照时患者能清楚地听到各种投照指令。
该X线头颅投照仪可采用纸板,塑料板,有机玻璃或金属板等作为制作材料。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X线头颅照仪的平面展开图。
图2是图1中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外层顶盘(耳盘)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以头颅听--听线夹戴方法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以头颅眉--枕上线夹戴方法示意图。
该例是在有机玻璃底板上,分别固定或粘合有机玻璃盘〔2〕、〔7〕、〔13〕,其各盘均开有条状圆形槽〔4〕、〔10〕、〔15〕,各槽内均置有一活动球珠〔3〕、〔9〕、〔14〕,底板上分别设有鼻中线指示标记〔8〕和固定弹力橡皮带的槽孔〔1〕、〔16〕以及角度换算表〔5〕、〔11〕。头颅投照仪上各种数据、角度和尺寸刻线可直接描写于有机玻璃面板上或是采用照相制版、印刷制版后剪切下来,夹贴于底板与外层的圆盘之间。
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须采用两条新的头颅解剖的假想径线,即听--听线〔17〕和眉--枕上线〔18〕。
听--听线:即两侧耳垂直线的联线,与ABL线〔19〕、〔人类学基准线--Anthropolo-gical base lire(ABL)〕相垂直。
眉--枕上线:即眉间与枕外粗隆上方5.0厘米处的联线,此线与ABL线相平行。
在行头颅横断面角度测量时,将投照仪夹戴于患者的听--听线的轴线上--即两侧耳盘夹于患者耳部,两耳盘中心孔〔20〕对正两侧外耳孔,头夹中心线垂直于听--听线上,并与摄影台面相平行。顶盘位于头顶部,该盘与摄影台面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亚民,未经田亚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