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码多路有线传呼机无效
申请号: | 88210946.4 | 申请日: | 198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单永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永磊 |
主分类号: | H04M9/08 | 分类号: | H04M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有线 传呼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路有线传呼机的改进。
一般传呼机都是由母机(音频放大器、话筒、扬声器等),讯号线和子机(话筒、扬声器等)组成。
目前传呼机中母机与子机之间的连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的子机都接在同一根公共讯号线上,类似于农村有线广播。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当母机与某一子机对讲时,所有的子机都能听到。另一种方式是从母机到每一个子机都单独接一根讯号线,象现在市售的多路有线对讲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每一个子机都要占用单独的讯号线。当子机较多时,连线十分麻烦,实用价值不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只用较少的导线,就可以与较多的子机进行单独对讲的简单、实用的有线传呼机。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逻辑电路的二进制编码、译码原理,在普通有线传呼机的母机中增加编码器,在子机中增加译码器,母机与子机之间用由一根讯号线和若干根码线组成的公共母线(简称母线)连接,所有的子机都并联在母线上,由编码器的输出码决定母机和哪一个子机对讲。当码线为n(n是正整数)根时,一个母机可以和2n-2个子机对讲。如当码线为6根时,可以单独对讲的子机为62个,当码线为7根时,可以单独对讲的子机为126个,码线每增加一根,子机就可增加一倍以上。
下面以6根码线的编码多路有线传呼机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路框图。其中A是母机,1-7构成母线,B1、B2、 -B62是62个子机。所有的子机都并联在母线上。
母机的具体结构见附图2。附图2中,C是编码器,D是音频放大器,E是音频振荡器。
编码器的作用是在若干根码线上产生高、低两种电位,高电位代表1,低电位代表0,即产生二进制码。附图2中C就是它的电路原理图,其中K1-K6是6个普通双掷开关,1-6是编码器6位码信号的6个输出端,接6根码线。7是音频放大器的对讲讯号的输出端,接讯号线。按图中的接法,使每个双掷开关一端接码线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就可以在6个码信号的输出端上产生高、低两种电位,完成编码功能。按图2C中6个开关的位置,1-6端输出的码是000101。图2C中电阻R的作用是为串联在讯号线上的发光二极管D提供一个小的电流,使发光二极管可以实现母机与子机之间的联络(具体作用在后面介绍)。
音频放大器(附图2中D)的作用是放大对讲讯号,它配上扬声器就构成普通的传呼机。为节省输出线数,可以“听”、“讲”共用一个通道,扬声器兼作话筒。K7就是“听-讲”转换开关,图中K7是在母机“讲”的位置。
音频振荡器(附图2中E)的作用是产生呼叫信号,供母机对子机进行呼叫用。它的电路结构就如同一个门铃电路。图中K8是母机呼叫开关,按下K8就把母机呼叫信号送到讯号线上。
上述母机中的编码器、音频放大器、音频振荡器可安装在同一个金属或塑料外壳内。
子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控制扬声器的译码器,它的电路原理图如附图3-5,其中7为讯号线的输入端,接讯号线。a,b,c,d,e,f为6个码信号的输入端,接6根码线。所有子机的电路结构都相同,都是由一个NPN三极管和一个PNP三极管及一个继电器串联在两根码线输入端之间,这两个输入端,一个是通过一只二极管接NPN三极管的基极,另一个是通过一只二极管接PNP三极管的基极。其它码线输入端各通过一只二极管,或者接NPN三极管的基极,或者接PNP三极管的基极。NPN三极管的基极接二极管的正极,PNP三极管的基极接二极管的负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在讯号线输入端7与扬声器之间。
译码原理是:当某一子机中NPN三极管基极(通过二极管)接得码线全部为高电位(码为1),同时PNP三极管基极(通过二极管)接得码线全部为低电位(码为0)时,两只电阻R1和R2为两只三极管提供的基极电源,才能使其导通。三极管导通的电流取自一根接在NPN三极管基极的码线(高电位)和一根接在PNP三极管基极的码线(低电位)之间。所以这两根码线在三极管导通时兼作了电源线,提供了子机的工作电压。三极管导通后,带动继电器吸合,接通讯号线7与扬声器,实现母机与子机的对讲。在其它输入码时,该子机的两只三极管都不导通,继电器释放,扬声器与母线中的讯号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永磊,未经单永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