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20KV交流高压铁道专用隔离开关无效
申请号: | 88211282.1 | 申请日: | 198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鹤年;付芳道;周亚清;韩祥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电瓷总厂 |
主分类号: | H01H31/16 | 分类号: | H01H31/16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0 kv 交流 高压 铁道 专用 隔离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铁道专用20KV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的设计。
铁道专用交流高压隔离开关,供铁道自动闭塞信号装置及铁道站场供电线路有电压、无负载分合之用,并可使自动闭塞信号线路与电机车电源高压线合杆运行,有一种20KV铁道专用双支柱高压隔离开关,由接线端、绝缘子、导电杆、导电触指、操纵机构、接线端与导电杆转动接触机构组成,其接线端与导电杆转动接触机构包括外壳和接触体,接线端芯柱插入外壳中,外壳连接导电杆,接触体位于接线端芯柱和外壳之间,随时保持与外壳和接线端芯柱的接触,当导电杆外壳在操纵机构控制下转动时,接触体始终保持这种接触。据设计人所知,目前,这种高压隔离开关的转动接触机构都采用线接触的方式,其接触体的形状近似于一个双倒锥旋转体,接线端芯柱外表面和外壳内表面上有相应的弧面凸起,卡住接触体,使之随外壳转动而旋转。采用线接触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加工工艺复杂,精度不高,装配困难,接触体易磨损,因而造成接触不良、转动不灵活等后果,经常需要维修,维修费用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改线接触为点接触,设计一种20KV铁道专用高压隔离开关,其转动接触机构构造简单,具有磨损补偿功能,能长期运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关键在于:接线端与导电杆转动接触机构中的接触体为球体,它由底端固定的圆柱形弹簧托起,外壳由上部圆台面和下部圆柱面组接而成,接线端芯柱为圆柱体。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支柱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端与导电杆转动接触机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双支柱交流高压隔离开关由接线端1、绝缘子5、导电杆6、导电触指8、操纵机构(位于绝缘子下方,图中未表示出)和接线端与导电杆转动接触机构——外壳4、弹簧(见图2中10)、接触球3组成。图中7为导电触指防雨帽。导电杆6与外壳4底座连接在一起,在操纵机构控制下可以脱离导电触指8,相向转动90°,成两杆平行状。接线端1及其芯柱2是固定不动的,接线端芯柱2插入外壳4,接触球3被弹簧托起,保持与外壳和芯柱的接触,使接线端与导电杆之间形成滚动接触载流。
如图2所示,外壳4由上部圆台面和下部圆柱面组接而成,接线端芯柱2为圆柱体,插入外壳中,位于外壳与芯柱之间的接触球3被圆柱形弹簧10柱向地托起,卡在外壳上下部交界处与芯柱之间。弹簧底端连接圆形支撑片9,用螺钉将支撑片固定在芯柱2底端上,弹簧顶端连接圆形托片11,托片托住接触球。当外壳转动时,接触球在弹簧托片和外壳摩擦力作用下,作相应滚动,始终保持与外壳和接线端芯柱的接触。弹簧具有足够托起接触球的工作压力,其自然高度大于等于外壳内腔高度,当接触球的球径因磨损而减小时,弹簧就将接触球继续上托,至外壳直径较小的圆台上底部,使接触球始终保持与芯柱和外壳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接触球、弹簧、外壳、导电杆、接线端及其芯柱均用良导电材料制做。
最佳实施例:设计一种双支柱型的20KV铁道专用交 流高压隔离开关,接触球材料为铝黄铜HPb59-1,球径10mm,外壳材料为硅黄铜zHs 80-3,导电杆材料为铜母线TMy,接线端及其芯柱材料为硅黄铜zHs 80-3,弹簧材料为碳素弹簧钢丝Ⅱ,直径2.5mm,工作压力58.5N,总圈数6.5mm,自由高度31mm,工作高度23mm,中径23.5mm,弹簧固定支撑片和托片材料为优质钢板。
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经测试,符合GB、IEC、JB等有关标准,通用性、互换性、继承性较好,标准化系数达80%以上,制造装配方便,体积小,密封性好,接触可靠,能长期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电瓷总厂,未经南京电瓷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1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口环式餐具架
- 下一篇:直接由暗转亮节电节泡三挡拉线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