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型荧光灯无效
申请号: | 88211286.4 | 申请日: | 198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5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06 |
发明(设计)人: | 匡敖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匡敖生;薛晓芳 |
主分类号: | H05B41/16 | 分类号: | H05B41/16;H01J6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薜逸铭 |
地址: |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荧光灯 | ||
本实用新型是日常照明用的电极型荧光灯,属电光源领域。
现有照明荧光灯(日光灯)通常都含有发光件、镇流器、起辉器等组成。发光件是玻璃管、管二端有各自独立、相对的二组螺旋体绕组作为灯丝,每一灯丝有引线引出管外,组成灯脚。镇流器是带铁芯的电感绕组,无功损耗大,体积与重量也大,耗材多。通电工作时易产生电磁噪声。螺旋体灯丝通电后需发热发射电子,有预热过程,起动时有频繁的闪跳现象。当电源电压较低时,难以起动。尤其是灯光有50赫芝的闪频现象,会损害视力。
目前已有冷阴极荧光灯,但光照弱,仍有闪频现象,照明效果差,不能用于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作业场地。
中国专利8720096提出一种电极型荧光灯及配套装置,但仍以现有日光灯管作发光件,以铁芯镇流器为配套件,改变不多,并不能根本上改善日光灯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改革荧光灯构造,设计新的电子线路及元件,提出一种没有无功损耗,能瞬时起动,在较低电压时也能正常工作,光照无闪频,所用电子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电极型荧光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极型荧光灯(图1)由发光件(11)及触发器(18)二部份组成。发光件(11)是一个中空壳体,壳体密闭,壳内有二个空间分开的、彼此独立的电极(12),电极(12)有引出导线引出壳外成为灯脚或形成壳外表面触点。触发器(18)是电子元件的组合,由无铁芯限流器(15)及复合电子元件(16)组成。复合电子元件(16)是由二极管与电容组成的三端元件。其连接线路是无铁芯限流器(15)的一端与发光件(11)的电极(12)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二极管及电容的一端相连,二极管与电容的另一端则分别与电源相、中线相连接。由无铁芯限流器(15)、复合电子元件(16)组成的触发器(18),可以是组件式,也可以是元件装配式。对于组件式的触发器(18)。由于内部无铁芯限流器已与二极管、电容连接,故表现为三端网络。其连接线路是:限流器(15)的一端与电极(12)相连,二极管与电容的一端则分别与电源相、中线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没有铁芯线圈式镇流器,就消除了无功损耗。同时使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小,成本下降,还节省了硅钢与铜线,加上没有起辉器,发光件灯体内也可以不是螺旋体灯丝,而是二个分开的、彼此独立的电极。故起动时,电极的内部无起动冲击电流通过,既省电、又消除了烧断灯丝的弊病,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又因为没有起辉器,也就不存在因起辉器失灵而出现烧灯丝现象。同时,也没有闪频现象、保护了视力,完成了发明任务。
本实用新型电极型荧光灯的发光件(11)可以是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直形或异形日光灯管,管截面为圆形,灯管内二端的螺旋体绕组灯丝,可理解为本发明发光件(11)的电极(12)。使用时只要将灯丝二端的引出灯脚短接后与触发器相连接即可。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电极型荧光发光件(11)可以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日光灯管,只要配上本发明的触发器(18)即可,只是使用时要将 灯丝二端的引出线短接而已。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叙述本发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极型荧光灯原理 接线图。
图2是电极型荧光灯发光件的外形图。
图3是电极型荧光灯发光件中电极结构图。
图4是灯发光件灯头、灯脚结构图。
图5是限流器结构图。
图6是复合电子元件结构图。
图7是触发器与插座组合的结构图。
图8是双联式触发器与电源开关的组合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匡敖生;薛晓芳,未经匡敖生;薛晓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1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电器保安器
- 下一篇:便携式双筒增压打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