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治疗罐无效
申请号: | 88211601 | 申请日: | 198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16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28 |
发明(设计)人: | 丁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育林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第五钢铁厂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陆美娟,王路健 |
地址: | 上海市长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病治病用的多功能治疗罐,适用于人体表面的无创伤康复。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其使用的治疗罐有陶瓷罐、竹罐、铜罐,乃至近代的玻璃罐。然而这些治疗罐最大的缺点是使用时须点火燃烧后贴附在人体上,这样时常会造成灼伤、烫伤,以至起泡。最近国内外相继出现了用真空泵抽气拔罐的治疗罐,确实解决了灼仿、烫伤人体的难题,但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使用抽气拔罐的治疗罐,需要用电动真空泵抽气进行拔罐,在缺少电力的农村、边疆、山区、部队等医疗单位就无能为力了。
2.目前使用的电动真空泵抽气用的治疗罐,体积大,重十多公斤,在其尾部又挂着一根橡皮管,抽气后又要用夹子夹住橡皮管进行治疗,若一人治疗多处部位,那么在其身上便挂着多根橡皮管,很不方便。
3.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边疆、山区还很贫穷,很可能一时买不起千元的电动真空泵而仍然回到原始的竹罐、铜罐上去。
4.治疗功能单一,没有药疗和磁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各种治疗罐的缺点,而提供一个不用电,价格低廉,使用轻巧方便的多功能治疗罐,它不但能直接拔罐,而且可以进行药疗和磁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完成的。
该多功能治疗罐由吸气球和治疗罐两部份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治疗罐上装有至少一个单向阀,其单向阀上的接口与吸气球上的接嘴活络连接。
使用时,手拿着吸气球,将治疗罐的罐口对着人体表面,捏放二下,治疗罐便吸附在人体身上,然后将吸气球上的接嘴从治疗罐上的接口脱下。
此种多功能治疗罐的最大优点是无须点燃排气,不用电,适合广大城市、农村、山区、边疆、部队和各级医疗单位;其次具备了药疗和磁疗的特殊功能,使拔罐医疗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再有该产品制造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医务人员随身携带、极易推广。
图1是多功能治疗罐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详述。
参照图1,吸气球4的一端装有一个锥形单向阀(1、2、3、4),其阀芯3为一圆锥形状,与阀芯3接触的阀体1的内表面亦为圆锥形状,阀芯3便可在阀体1内上下串动,挡杆2与阀体1以螺纹形成连接,以挡住在阀体1内上下串动的阀芯3脱出,阀体1固定在吸气球4上,吸气球4的另一端通过接管5和接嘴6连接。
单向阀(8、9、10、11)安装在治疗罐8的内部导气管10的一端裹住钢珠9,另一端裹在阀座11上,导气管10上(设有一个通气孔17),阀座11用螺纹或粘胶形式连接在治疗罐8上的管柱16上。药疗头12是一个四周为框架形的圆柱体结构,以螺纹或卡扣的形式连接在管柱16上,使药疗头12内的中成药(图中未放药)靠近人体表皮,以提高治疗效果。另外,磁疗头13可直接粘贴在药疗头12的一端,使磁疗头13贴近人体表皮,增加治疗功能。
使用前,将接嘴6套在接口7上,治疗时手拿吸气球4,将治疗罐8上的罐口15贴在人体表皮,捏吸气球4,使4内的空气推动阀芯3上串而溢出,空气溢完,阀芯3堵塞阀体1;放吸气球4需吸取空气,此时空气只能从治疗罐8内获取,治疗罐8内的空气通过阀座11经导气管10上的通气孔17被吸气球4吸去,治疗罐8内便产生负压而吸附在人体表面,反复捏放二次便达到治疗的压力,然后将吸气球4上的接嘴6从治疗罐8上的接口7脱下,一个部位的治疗过程完成。
人体的有些部位没有丰满的脂肪层,如手、肘、踝、膝盖等骨性部位,使得治疗罐8上的罐口15难以吸附在这些部位,现设计了一个软性罐圈14,它是一个圆环形状,在其环上设有一圈凹槽,其凹槽正好卡在罐口15上,再将夹有软性罐圈14的治疗罐8贴在以上这些部位,便能很容易吸附在这些骨性部位了。当然,腰部、大腿、臂部这些多脂肪的部位可以不用软性罐圈14而直接用治疗罐8的罐口15贴在人体身上进行治疗。
如要进行药疗,先将掺有药液的棉球、海棉等放在药疗头12内,再把药疗头12拧到管柱16上,再进行一次前面叙述的操作过程;若要进行磁疗,将磁疗头13粘贴在药疗头12的端头,进行一次前面的作过程便可。
导气管10和软性罐圈14可用可变形塑料、橡胶等软性材料制造;治疗罐8和阀座11可用塑料、橡胶、金属等各种材料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育林,未经丁育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