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新型建筑隔墙无效
申请号: | 88212225 | 申请日: | 198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222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湘新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 隔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隔墙。特别适用于多层、高层住宅,以及其它各种建筑的非承重墙的空间分隔。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做出之前,一般住宅户内隔墙均采用24cm砖墙或其它轻质材料隔断。不论采用何种材料和形式,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一固定基本上永久不动,其施工过程是由 专业队而不是用户来完成。隔墙固定是在施工过程中或者用“下顶上粘”方法完成的,现场进行湿作业。就目前采用的各种建筑体系而言,均没有将隔墙从建筑物中分离出来做为一种产品由用户选用。在众多的隔墙体系中,目前仍广泛采用普通红砖加双面粉刷的隔墙。它具有如下缺点:自重大,使基础处理复杂,造价增高;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所用红砖与农争田,占结构面积大,不利于节约用地;不能工厂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设计不易变更,不适应住户的人口变化和很难合理的使用空间。这种隔墙尽管隔声、隔热、适应性、耐久性较好,但作为室内隔墙,其优点未能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的、满足保温、隔热、隔声要求的,可工厂化生产的,能够灵活装拆的、固定稳固的,适应各种建筑空间分隔而不损伤墙地面的新型建筑隔墙,以解决传统隔墙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建筑隔墙(12),用轻质高强材料如薄壁钢板或硬质纤维板做骨架(1)、(2),轻质多孔材料如矿棉或蜂窝纸板做填层(3),轻质,耐火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如硬质耐火纤维板或纸面石膏板做面层(4),在隔墙(12)的四角有螺旋紧固装置(5),隔墙(12)两侧边龙骨上粘有松软耐火材料(13)如矿棉毡或羊毛毡。这种隔墙(12)有带门的或带窗的或实体的隔墙。螺旋紧固装置(5)由橡胶垫块(6),球形垫圈(7),受压螺栓(8),螺母(9)和锁紧螺母(10)、联接螺钉(11)组成。在隔墙(12)一个侧面的四角有盖板盖住螺旋紧固装置(5)。隔墙所带门窗采用传统构件,并固定在隔墙(12)的骨架内。安装隔墙(12)时要上下顶紧吸盘式橡胶垫块(6)并用螺母(10)锁死。隔墙所余 缝隙用松软防腐材料(14)如矿棉绳填实。上端缝隙及隔墙两侧竖缝粘贴纤维类覆盖物(15)如壁纸或墙布。下端缝隙用防潮材料(16)如塑料踢脚板覆盖,中间竖缝用薄壁金属压条(17)覆盖并调整缝隙。
图一是与本实用新型相适应的住宅平面示意图。
图二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安装示意图。
图三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图四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紧固装置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一为实施新型隔墙的建筑平面图,它只有厨房、厕所、贮藏间、阳台和外围护结构及楼面,没有其它内墙。用一根5m左右的小梁架设在两边贮藏室墙或构造柱之间,取代内墙承重。此种商品房的使户使用说明书提供墙的装拆位置、装拆方法与程序及各种户型组合平面参考图。用户根据使用说明书可组合出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四室一厅多种居住空间。厅大厅小由用户自定。
图二为安装新型隔墙后的剖面图,左面为实体隔墙、中间为带窗隔墙、右边为带门隔墙,可以任意排列组合。上下虚线所示缺口为螺旋紧固装置(5)所在位置。经纤维类覆盖物如壁纸(15),塑料踢脚板(16)覆盖后不留任何缝隙。中间竖缝为金属装饰压条(17),用自相连接的螺栓将隔墙两侧的压条压盖和调整缝隙。
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结构示意图。将传统门窗构件固定在所需位置,骨架做相应的变化,即成带门或窗隔墙。当实体隔墙的骨架(1),(2)、填层(3)和面层(4)合为一体共同工作时,如纸面稻草板或碳化石灰板,只需在四角加上螺旋紧固装置(5)即可。
图四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紧固装置示意图。橡胶垫块(6)为吸盘式,在受压螺旋(8)的作用下排出吸盘内的空气而形成负压并紧贴在接触面上。
用户买到所需隔墙后,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自行安装,操作简便。紧固程序可先下后上,拧紧螺栓并锁死。上、下端和两侧所属缝隙用防腐松软类材料如矿棉绳填实。然后用纤维类织物如壁纸将两侧及上端缝隙覆盖,下端缝隙用防潮类材料如塑料踢脚板覆盖。最后用装饰压条盖缝,反其程序即为拆墙过程。
与传统隔墙比较: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特点:墙体自重轻,减轻了建筑物的重量而使基础易于处理;可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现场无湿作业,施工周期短,减轻了劳动强度;不与农争田,减少了结构面积,节约用地;设计灵活,适应住户的人口变化;住户参与设计,能合理分隔空间;即减轻了国家对住宅投资的负担,也符合用户对住宅不同空间的要求;并使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也可满足户内隔墙对隔声、防火、防潮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是设计与之相应的住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湘新,未经李湘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