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排气消音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2303.3 | 申请日: | 198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冯长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长庚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航空工业部南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继纲,李翠梅 |
地址: |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消音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它属于利用节流或者涡流来减少排气能量的消音装置类。
附图1是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生产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如附图1所示,它含有外壳1,以及与外壳1同轴组装的芯管2。外壳1与芯管2的环隙间设有3、4、5、6、7五块隔板,所述隔板将环隙空间分成了膨涨共鸣室8、9,膨涨室10以及共鸣室11;同时近排气进口端的隔板3和隔板4上开有阻尼孔12和13;芯管2外壁上开有径向孔14,内腔设有15、16、17三块阻尼板,近排气进口端的阻尼板15和16上,分别开有阻尼孔22和23。所述阻尼板将芯管2内腔分隔成分流室18,膨涨室19、20和21;在芯管2末端,通过连接件24同轴接有尾管25,所述尾管25一部份插入芯管2内腔,另一部份沿轴向外延至外壳1末端,并通过连接件27与外壳1末端连接,同时所述尾管25未插入芯管2内腔部份的外壁上开有径向孔26,这部份与共鸣室11一起形成一个共鸣消音区。这是一个采用多级膨涨共鸣来消音的排气消音器,发明人认为它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第一块阻尼板15前有一个分流室,也即在第一级消音区内采用了共鸣消音的技术,由于排气进口端气流速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共鸣方式消音,一方面难有较好的消音效果,另一方面还极易产生二次噪音;其二是尾管25与共鸣室11组成的共鸣消音区,占据了整个消音器近1/3以上的空间,而共鸣消音仅对特定频率的噪音有较好的消音效果和作用,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其三,尾管25前端的阻尼板17不带阻尼孔,主气流要经曲拆的回路后才能到达尾管25处,这就使得整个消音器背压较大,从而影响内燃机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它与现有技术相比消音效果较好,同时消音器背压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亦含有外壳1,以及与外壳1同轴组装的芯管2,外壳1与芯管2的环隙间设有若干隔板,且近排气进口端的二块隔板上开有阻尼孔,所述隔板将外壳1与芯管2间的环隙空间分成了若干膨涨室或者共鸣室;与外壳1同轴组装的芯管2的外壁上开有若干径向孔,内腔里设有若干阻尼板,末端通过连接件接有尾管;所述阻尼板将芯管2内腔隔成了若干膨涨室。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其一在于每块阻尼板上均开有阻尼孔,进入芯管2的主气流可直达尾管部,消音器呈较小的背压;其二在于第一块阻尼板设置在芯管2进气端口处,所有气流均要经过一次节流后才进入消音器,从而可防止气流速度过大对共鸣消音带来影响;其三在于芯管2延至外壳1末端,然后通过连接件与外壳1连接,且尾管亦通过前述连接件的中央环孔插装入芯管2内腔里。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一级膨涨消音,进一步提高了消音的效果,且对特定频率噪音的消除,通过芯管2末节外壁上的径向孔与相应共鸣室的适当匹配,仍然可以实现。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A-A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2所述,本实施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含有外壳1以及与外壳1同轴组装的芯管2,外壳1与芯管2的环隙间设有3、4、5、6、7五块隔板,近排气进口端的隔板3、4上分别开有阻尼孔12、13、前述的环隙空间被前述的这些隔板隔成了膨涨共鸣室8、9,膨涨室10以及共鸣室11;所述芯管2的内腔设有15、16、17、18四块开有阻尼孔23的阻尼板,第一块阻尼板15设置在芯管2进气端口的位置上,这些阻尼板将芯管2内腔隔成了19、20、21、22四个膨涨室;芯管2的外壁,依所处膨涨室不同而划分区段,则各区段上均开有径向孔14;芯管2的末端沿轴向一直延续到外壳1末端,并通过连接件25与外壳1相连接,尾管26通过连接件25中央的圆孔27插装在芯管2内腔里;在本实施例中,还加装了一根心杆24,通过心杆24将阻尼板串接在一起,这样便于安装,同时如附图3所示那样,阻尼板上的阻尼孔23在阻尼板径向范围内均布,如果要避免芯管2内的中心气流速度过大,可以将相邻阻尼板上的阻尼孔23的位置相互错开一个不大于45°的角度。本实施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背压小,对内燃机功率的影响不大,内燃机中、高速运转时降噪效果十分明显。
实施例2: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基本同实施例1,差别在于尾管26的轴向前端接有一个外壁上开有孔,且外壁厚度远较尾管26外壁厚度小的共振管28,其目的主要在于改善排气音质。本实施例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除了具有实施例1的优点外,还具有音色音质大为改善的优点。
按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内燃机排气消音器,可用于汽车和摩托车辆的排气消音,特别适用于微型汽车和轻型摩托车的排气消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长庚,未经冯长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储能式电子点火器
- 下一篇:简易无耗电家用漏电保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