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链条传动式人力打稻机无效
申请号: | 88212485 | 申请日: | 198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248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龙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条 传动 人力 打稻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自行车链条传动的链条传动式人力打稻机。
现有的人力打稻机均是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形式,如737型人力打稻机,就是利用两对铸造毛坯齿轮双边传动,来达到带动滚筒脱粒的目的,这种人力打稻机虽然脱粒速度合理,但耗力大、效率低、造价高且较为笨重,近几年虽出现了一些改进型的人力打稻机,如在大齿轮中心轴与偏心心轴处安装滚动轴承,减小滚筒重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体力消耗,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一种脱粒速度合理、效率高、耗力小、结构简单、重量轻且造价低的新型链条传动式人力打稻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自行车上使用的链条及飞轮作单边传动,并由自行车上的轴承作滚筒支承,同时通过用竹板作击禾齿板及改变击禾齿的安装方法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打稻机示意图;
图2是滚筒及支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击禾齿安装示意图。
其中:1、踏板,2、传力杆,3、拉簧,4、链条,5、飞轮,6、搁禾板,7、组合木板,8、棚杆,9、棚布,10、盛谷桶,11、支承架,12、滚筒芯轴,13、细牙螺母,14、轴档,15、滚珠,16、钢碗,17、传动套,18、档板,19、滚筒传动轴,20、击禾齿板,21、击禾齿,22、踏板传动轴,23、滚筒。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链条传动式人力打稻机,主要是由盛谷桶、链条传动装置、滚筒支承装置、滚筒及拦谷罩组成,其中传动部分是通过采用自行车上使用的链条〔4〕、飞轮〔5〕及拉簧〔3〕和传力杆〔2〕来完成。
其中,盛谷桶〔10〕是由角钢焊接筐架,并装上木板或竹胶板制的倒四棱台状盛具。
链条传动装置则由拉簧〔3〕、链条〔4〕、飞轮〔5〕、传力杆〔2〕、踏板〔1〕及踏板传动轴〔22〕组成(其中链条〔4〕及飞轮〔5〕为自行车零件),并采取单边传动方式,拉簧〔3〕一端固定在组合木板〔7〕上,另一端与链条〔4〕一端相连,链条〔4〕的另一端绕过飞轮〔5〕上的齿,与传力杆〔2〕的上端相连,传力杆〔2〕为“L”形,其下端装有踏板〔1〕,弯角端与踏板传动轴〔22〕相连,并可绕该轴转动,飞轮〔5〕通过传动套〔17〕与滚筒作相对固定。
滚筒支承装置主要由支承架〔11〕、滚筒芯轴〔12〕、细牙螺母〔13〕、轴档〔14〕、滚珠〔15〕及钢碗〔16〕组成。其中支承架〔11〕一端固定在踏板传动轴〔22〕上,该轴固定在盛谷桶〔10〕上,支承架〔11〕的另一端通过细牙螺母〔13〕固定在滚筒芯轴〔12〕上,滚筒芯轴〔12〕的两端由轴挡〔14〕、滚珠〔15〕及钢碗〔16〕来支承滚筒〔23〕,并使其能作相对旋转,踏杆传动轴〔22〕亦采用此种方式支承。
滚筒〔23〕则是由档板〔18〕、传动套〔17〕、滚筒传动轴〔19〕、击禾齿板〔20〕及击禾齿〔21〕组成,其击禾齿板〔20〕由断面为弧形的竹板制成,击禾齿〔21〕的安装方式如图3所示,采取内弯头固定,两档板〔18〕固定在滚筒传动轴〔19〕上,传动套〔17〕则固定在该轴链条传动的一端。
拦谷罩是由组合木板〔7〕、搁禾板〔6〕、棚杆〔18〕及棚布组成,其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其中组合木板〔7〕为四块木板组成的方筐,拆卸后能作为盛谷桶〔10〕的上盖板。
在使用时,当施力于踏板〔1〕时,由于踏板传动轴〔22〕与盛谷桶〔10〕相对固定,因而传力杆〔2〕拉动链条〔4〕,并带动飞轮〔5〕,通过传动套〔17〕带动滚筒〔23〕转动,并使拉簧〔3〕张开,从而完成脱粒功能;当施力停止,拉簧〔3〕弹回,反向带动链条〔4〕,由于飞轮〔5〕中棘轮作用,使飞轮反向旋转而不带动传动套,从而使踏板回位,完成一次循环动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链条传动式人力打稻机,采用了链条、飞轮传动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现有人力打稻机的无用阻力,成倍地减少体力消耗,简化了结构、减轻了自身重量,使用极为方便,并实现了最佳脱粒效果,同时提高了耐用性、降低了造价,当其闲置时,亦可作盛具使用,确是一种理想的人力打稻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龙,未经周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