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护罩式安全木工平刨床无效
申请号: | 88212624.5 | 申请日: | 198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8 |
发明(设计)人: | 罗玉衡;邓金贵;张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玉衡 |
主分类号: | B27C1/00 | 分类号: | B27C1/00;B27G21/00 |
代理公司: | 郴州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光生,熊建平 |
地址: | 湖南省郴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罩 安全 木工 刨床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工加工机械,特别是护罩式安全木工平刨床。
普通木工平刨床具有使用方便、能随意刨削各种形状木料平面的特点,并可加工超出其工作台长度的木料,因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其最大的缺点是使用不安全,经常出现刨掉操作者手指的事故。
中国专利CN85104657公开了一种木工安全刨床,它采用木料固定,刀具作复合进给运动进行刨削加工方式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但该机不能加工超出其工作台长度的木料,若要加工长木料,机器将做得很庞大,并且较宽薄板木料的侧面刨削也不适宜。
中国专利CN86203153公开了另一种安全木工平刨床,该机采用浮动护爪,指形推料板和液压推进系统等组成的全封闭式安全装置,该机也不宜加工薄板木料侧面,并对加工锥形木料时有可能会卡住在护爪与靠板之间。
还有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相近似的现有的曾获一九七八年科学大会奖的MB514型跟踪保护式木工安全平刨床,该机虽然可刨削长木料和薄板木料的侧面,但该机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一直未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该机在普通平刨床上设有内护罩和电磁式外护罩,其内护罩是由两片弧形钢板对称固定在两个支承环上,并可绕刀轴中心线转动,其转动是由一特制的转角机用钢丝绳驱动,转角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转子上有两对磁极,定子上有三对磁极,磁极由软钢和绕线组成,转角机转动范围为3×30°=90°,转角机每得一次指令后转30°,并带动内罩旋转90°,使刀轴打开或盖住,因而转角机绳轮直径是内罩绳轮直径的三倍。该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刀轴在两片弧形钢板的内罩内高速旋转,产生较大的哨叫声;二是转角机为半封闭结构,刨削的木屑很容易进入定子与转子空隙间,使转角机的运转受阻卡死,造成内罩不能启闭,失去防护作用;三是当刀轴刀片与内罩片间卡入木节时,刀轴将带动内罩一起转动,并逆拖转角机也跟着转动,由于转角机只能转90°角,因而出现拉断钢丝绳或损坏转角机的现象;四是现有转角机耗材较多,其净重达17.5公斤。该机的电磁式外护罩其结构是:在一个矩形框架的两端装有两个固定电磁铁,中间装有一个活动电磁铁,外罩片装在框架上面,电磁铁贴靠在刨床工作台面上,三个电磁铁依一定顺序通电断电,使外罩在工作台面上沿刀轴轴向爬行而靠拢木料或离开木料。这种结构的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外罩移动速度慢(100-150毫米/秒),若外罩原始位置离木料300毫米,则工人操作时每刨一次,要等候2-3秒才刨第二次,每刨一次有“等候”的感觉(即信号发出后,外罩不能很快靠拢木料),操作不习惯,也浪费时间;二是木屑很易进入固定电磁铁与活动电磁铁之间,而且外罩行走的台面上也免不了有木屑存在,因而使磁阻增加,外罩不能正常移动,并发出叭叭的响声,操作时要经常清除磁极间和台面上的木屑。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护罩式木工安全平刨床,主要是对现有的跟踪式木工安全平刨床的内、外护罩结构进行改进,从而使它的安全性能、使用性能真正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
在现有的普通木工平刨床上,增加一个改进的内护罩和外护罩,并由微电脑控制。
内护罩为栅栏式结构,由两片开有多个直槽或钻有多个圆孔的圆弧钢板固定在可绕刀轴转动的支承环上,由于内护罩片开有直槽或圆孔,内护罩与刀轴间的木屑容易排出,从而可防止木屑对刀轴旋转的阻滞,开槽或钻孔的另一作用是可降低噪音;内护罩的转动由一控制微电机(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经链轮链条或同步齿形带及带轮等形式传动,控制微电机得到信号后,按程序顺转或逆转90°角并自锁,相应带动内护罩盖住刀轴或敞开刀轴,这种传动装置消除了用转角机传动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控制微电机为封闭结构,不存在木屑进入电机内而被卡死的现象;当内罩与刀片间卡入木节时,而出现刀轴带动内罩并逆拖电机运转时,不至于损坏传动装置和电机;控制微电机的净重比转角机小得多,用步进电机仅5.5公斤,不到转角机的三分之一,节约了原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玉衡,未经罗玉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冠形保温伞
- 下一篇:液化气罐内残液引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