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变色显示夜光浮漂无效
申请号: | 88212709 | 申请日: | 198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270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苏;何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苏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显示 夜光 浮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在夜间由变色显示的钓鱼用浮漂。
国内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浮漂,萤光多色浮漂,以及电子报85年29期公布的9V迭层电池夜光浮漂,都有灵敏度低,苯重,价较高,材料来源困难,不能在夜间显示鱼吃食各过程动态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灵敏度高、可以在夜间钓鱼时由变色自动显示鱼吃食各过程动态,可以昼夜兼用的浮漂。
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和用法相似于普通钓鱼用浮漂,所不同的是其以双色发光二极管(8)按一定顺序变色的方式在夜间钓鱼时反映出鱼吃食、拖漂、送漂等几种动态。
白天使用时取出电池(2)即可,用法与普通浮漂完全一样。
如图1中是变色显示夜光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中是电路原理图。
如图3①中是变色显示夜光浮漂的初始状态:将坠子重量调整到刚好能使整个浮漂沉入水中,然后调节坠子~浮漂之间鱼线的长短,使浮漂处于初始状态,即水面位于电极N(1),A′(6)之间,此时双色发光二极管(8)不发光。
如图3②中是拖漂状态:鱼拖漂,浮漂下沉,电极A′(6)接触水面,双色发光二极管(8)即发出红光,浮子继续下沉,电极B′(7)接触水面,再发出绿光,产生混和光(橙色)。由于电极A′(6)的面积小,电极B′(7)的面积大,浮子再下沉,绿光渐强,红光色度不变,发光过程会出现红-橙-黄-浅绿-绿,整个亮度也由弱到强。
如图3③中是送漂状态:鱼送漂,浮漂由于重心位置改变、电极(10)、(9)接触水面浮漂则会按相反的顺序变化发光。
如图4中是使用三极管的电路原理图中的一种。
如图5中是浮漂上穿线缝切口及穿线方法的示意图:先将鱼线从穿线缝(12)和(13)的正面切口拉入,然后顺斜切口拉进鱼线,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摩擦力并且鱼线可以拉动以调整浮漂的位置。
鱼试食,浮漂上下点动,呈红或绿光闪烁,或红、绿光交替闪烁。
夜钓时,通过浮漂发光变化状态,能使垂钓者比较清楚地判断出鱼咬钩的动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昼夜兼用,夜间使用时,由变色自动显示鱼吃钓,上钩,送漂等的动态,灵敏度高,易于判断,可接近于白天观察的效果。工艺简单,无特殊材料,制造容易,造价低,寿命长、耗电省,而且穿线方式简单可靠。
此外,还可以采用使用三极管的线路,去掉侧翼,将侧翼上的电极按一定组合改装在浮漂上部,使用效果完全一样,电池电压可降至3V,更省电池,又可进一步增进防风性能,更适宜于制作较大型浮漂。
实施例:一种具有侧翼配置电极的变色显示夜光浮漂。
在塑料外壳上部(5)上直接注塑出侧翼、外螺纹和穿线缝(12)处突起,并切出穿线缝(12),固装电极A′(6)、B′(7)、A″(9)、B″(10)和双色发光二极管(8),按电路原理图接线,并安装弹簧(11)。
在塑料外壳下部(3)上注塑出内螺纹和穿线缝(13)处突起,并切出穿线缝(13)并固装电极N(1)。
塑料外壳上部(5)与塑料外壳下部(3)之间加橡胶密封圈(4)后,安上电池(2)由螺纹连接。
所有电极均采用镀银铜片,也可选用其他良导体片材或线材,在电路原理图中,电极A′(6)、A″(9)与电极B′(7)、B″(10)分别等于一个电极。双色发光二极管(8)为红绿双色发光二极管。塑料外壳上部(5)和塑料外壳下部(3)均采用软质塑料。电池(2)为4只纽扣电池,电压6V。
通过穿线缝(12)和(13)穿上鱼线,调整好浮漂初始状态,即可下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苏,未经张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