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泳实验中纸膜介质载体的点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2713 | 申请日: | 198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271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熙;肖小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 实验 中纸膜 介质 载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泳实验的点样装置,尤其适用于对纸膜介质载体的点样。
目前在使用滤纸、醋酸纤维膜等纸膜介质载体进行各种电泳分析实验时,普通存在的问题是点样设备和方法原始,不易保证点样量的恒定和点样带的均匀平直。另一方面,介质载体在点样前采用手挤压或用干燥滤纸夹持等方法除去载体中的多余液体,无法准确控制载体中的含液量。同时点样操作时载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其表面各部分的水分蒸发率不尽相同。这些都是造成目前虽然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样品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率和扩散程度却大不相同的原因,使得实验结果之间的重现性和可参考对比性很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而提供一种点样装置,能提高实验结果的重现性,以利实验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和参考。
本实用新型的点样装置包括有控水器,点样器和点样框几部分。控水器主要有加压器和压水板两部分,通过加压器而使压水板产生一定的压强,把经过浸泡准备点样的纸膜介质载体中多余的液体挤出,保证点样时载体中有适量且基本恒定的含液量。在结构和原理上加压器可采用如直接加压或具有杠杆结构的间接加压等多种简单方便的形式。如果加压器上再设有适当的压力调节机构,使压水板产生的压力能随不同含液量的要求而进行调节控制,使用时就更为方便。
点样器中有一U型管,其中装有适量水银。U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软质的点样管和调节管。点样管的末端接点样针,用于点样。调节管的末端活动可调。调节管和与其相连接的U型管的一侧中装有除水银外的任何其它液体,最方便的当是水或水溶液。由于一般液体的比重都小于水银,且悬殊很大,以水为例,二者比重之比为1/13.6。因此通过调节管末端的高度变化,可以改变水银面上的水位高度,使水银面上受到的压力发生变化。但由于二者比重之差,在这种压力变化下水银与水的液面高度变化也为1/13.6。其结果是:调节管末端虽作较大幅度的改变,通过水和水银的传递,仅会使点样管末端产生微小的压力变化。调节管末端降低,则点样管中压力下降,可将点样液吸入点样针;反之,则可以使点样液均匀而缓慢地从点样针流出,实现点样量的均匀恒定。
点样框是一可安放纸膜介质载体的板架,以方便点样操作。
由于点样针多为易折断损坏的毛细管,其外可设置一个固定环套,除可起保护作用外,也可用于定位。
在介质载体上点样是通过点样针与介质载体之间作相对运动而完成的,其既可以是介质载体固定,点样针移动,也可以是点样针静止而介质载体运动。如果采用前一种方式点样,为保证点样带平直,在点样框的点样端设一上挡板或类似结构,使点样针可以沿其平直的边缘移动。若采用后一种方式点样,则可以使点样框沿一定的导向结构作往复直线移动,同样可以达到保持点样带平直的目的。
在点样框上设有活动的盖板,使介质载体能方便地放入和取出,则有利于点样操作时防止载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点样框的上挡板或类似结构的边沿上设置若干可以改变间距的限位条,限制点样针和介质载体相对移动的距离,就可以根据需要在同一介质载体上点出一个或数个样带。
下面将结合附图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 控水器剖面图
图3 点样框平面图及剖视图
图1所示点样装置中的控水器为一框架结构,通过杠杆形式的加压器(1)使压水板(2)下压时产生压力,将位于压水板(2)之下的纸膜介质载体中的多余液体挤压出。为方便操作,此时介质载体可夹放于两片适当大小的玻板之间。在加压器(1)与压水板(2)之间加一弹簧结构(3),可使产生的压力均匀徐缓,也便于对压力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加压器(1)杠杆运动的下方设有一个采用螺旋方式调节高度的限位柱(4),通过调节和限制杠杆下压的距离而控制压水板(2)所产生的压力。
点样器中的U型管(6)中装有适量水银,管两端连接的软管分别是点样管(7)和调节管(8)。点样管(7)末端连接点样针(10),点样针(10)被固定环套(11)固定和保护。调节管(8)的末端通过定位件(18)可以在立柱(9)上调节高度。调节管(8)和与其相连接的U型管的一侧中装有适量的水。改变定位件(18)的高度即可使点样针(10)中的压力发生相应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