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用于油井清蜡的柱塞无效
申请号: | 88212806 | 申请日: | 198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8821280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呼玉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7/04 | 分类号: | E21B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井 柱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井清蜡的柱塞,它具有打捞头、下接头和柱塞体。
在已有技术中,有一种用于油井举油的柱塞,它由打捞头、柱塞体、下接头和阀杆等组成。其中柱塞体由尼龙刷制成,塑性好,刚度差。这种柱塞只能用于举油,不能用于清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油井清蜡的柱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用于油井清蜡的柱塞,它具有一个位于柱塞上端的打捞头,一个位于柱塞下端的下接头,还有一个同下接头上端接触的柱塞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柱塞体由六块瓦形块组合而成。上接头用丝扣连接在打捞头的下端,且与柱塞体的上端接触。两个带丝扣的卡板分别沿轴线方向旋入上接头和下接头内。六块拉片紧贴柱塞体的内壁,两端分别卡在上下两个卡板的槽内。滑动杆和撞击杆位于柱塞内孔中心,其中撞击杆位于滑动杆的上端。两个O形密封圈分别位于滑动杆和两个卡板之间。六根压条分别用六根圆柱销铰接在上接头和下接头的纵向槽内。六盘弹簧分别装在上接头和下接头侧面纵向槽底的孔内,其外端紧紧顶住压条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柱塞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各有三块瓦形块,上半部瓦形块之间的间隙与下半部瓦形块之间的间隙互相错开,彼此间隔60°,并使这些间隙分别与六块呈对称分布的拉片的外表面中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六根压条的中部均有一销孔,分别用圆柱销将其铰接于上接头和下接头的纵向槽内。压条的一端分别压住一块柱塞体的瓦形块,且位于瓦形块的纵向槽内,另一端被弹簧紧紧顶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如下优点:在下井过程中,柱塞体外径较小,可以把柱塞顺利地投入井底。在上行过程中,柱塞体外径变大,可以把凝结于油管壁上的蜡刮掉。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井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井底上行过程中的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在柱塞的上端有一个打捞头(2)。撞击杆(1)位于打捞头(2)的中心孔内,可以上下移动。上接头(3)用丝扣连接在打捞头(2)的下端。一个带丝扣的卡板(6)旋入上接头(3)的下部,并通过上接头(3)侧面的紧定螺钉(4)将其顶紧。柱塞体(8)与上接头(3)的下端紧紧接触,它由六块瓦形块组成,上半部三块,下半部三块,上半部瓦形块之间的间隙与下半部瓦形块之间的间隙互相错开,彼此间隔60°。下接头(12)紧接柱塞体(8)的下端。一个带丝扣的卡板(6)旋入下接头(12)的上部,并通过下接头(12)侧面的紧定螺钉(4)将其顶紧。另外,六根压条(10)的中部均有一销孔,分别用圆柱销(11)将其铰接于上接头(3)和下接头(12)的纵向槽内。压条(10)的一端分别压住一块柱塞体(8)的瓦形块,且位于瓦形块的纵向槽内,另一端被弹簧(13)紧紧顶住。弹簧(13)分别装在上接头(3)和下接头(12)侧面纵向槽底的孔内。柱塞体(8)的内壁紧贴有六块呈对称分布的拉片(7),每一块拉片(7)都封住一条瓦形块之间的间隙,每一块拉片(7)的两端分别卡在上下两块卡板(6)的槽内,并可以在槽内径向位移。拉片(7)不仅在轴向将柱塞体(8)、上接头(3)和下接头(12)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在径向对柱塞体(8)的瓦形块起定位作用。滑动杆(9)位于柱塞内孔中心,撞击杆(1)的下端。两个O型密封圈(5)分别位于滑动杆(9)与两块卡板(6)之间,使柱塞内部间隙密封。
图(1)是柱塞下井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下井前,撞击杆(1)在外力作用下迫使滑动杆(9)下滑,滑动杆(9)圆锥体部份的大端就脱离拉片(7)向内突出的部份。这样,滑动杆(9)和拉片(7)之间就出现了间隙。在弹簧(13)的作用下,通过压条(10)的杠杆作用,迫使柱塞体(8)的瓦形块连同拉片(7)向轴心位移。这时,柱塞体(8)外径变小,可以把柱塞顺利地投入井底。
图(2)是柱塞上行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当柱塞投到井底时,滑动杆(9)的外露部份与井底预先安装的撞击板相碰,侧滑动杆(9)上移,其圆锥体部份的大端与拉片(7)向内突出的部份重新接触,迫使拉片(7)和柱塞体(8)的瓦形块向轴心外移动。这时,柱塞体(8)外径变大。在井底压力的作用下,柱塞上行,将油管壁上的蜡刮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未经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