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传感自动控制水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213341.1 | 申请日: | 198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4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02 |
发明(设计)人: | 臧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臧家萍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传感 自动控制 水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关于自动控制卫生洁具供水的红外线传感自动控制水龙装置。
为了避免人手交叉感染、保障卫生,节约用水,因此已开发出了自动控制水龙装置。有两种已经公知的自动控制水龙装置,它们都是由装有一个电磁阀的电子控制盒和水咀头组成,体积很大,这些带有电磁阀的电子控制盒需挖洞固定按装在墙壁里。水咀头与控制盒及水源、电源之间都需要两组软导管和导线联接,这给按装使用这种自动控制水龙装置带来不便。而且在人洗手和脸时,随着人手的动作,电磁阀会频繁地开关,这样会延长人洗手和脸的时间,给用水者也带来一点不便。此外,它们的工作电源都是市电,电磁阀的开关采用可控硅控制,会产生射频干扰,给自身的控制电路和邻近工作的电器造成干扰。当市电停断时,这些公知的自动控制水龙将无法使用,有的只好改用附设的手动阀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结构简单,可直接按装固定在接水盆上。不会产生严重的射频干扰,在人洗手和脸时,电磁阀不会随着手的动作而频繁开关。使用容易保障供应的,安全的低压直流电,而且整机耗电小的红外线传感自动控制水龙装置。
解决方案是,参照附图1~3,将水咀螺纹管(9)插入接水盆(12)的水咀固定孔里,套上塑胶垫(7)用紧固螺帽(8)固定在接水盆(12)上。电磁阀(11)用管接头(10)和水咀螺纹管(9)联接在一起。
在水咀(1)基座和水咀螺纹管(9)之间的空腔里装置了:由红外线发射管D1和红外线接收管S1组成的红外线传感器(2),由电容C1电阻R3组成的L型滤波限流电路(20),由IC1555集成电路和电容C2电阻R1R2组成的窄脉冲振荡电路(21),由晶体管BG1和电阻R5R6电容C3组成的放大电路(22),由二极管D2D3电容C4C5组成的倍压解调电路(23),由IC2THW7800系列集成电路和电阻R7二极管D4组成的功率驱动电路(24)。导线(5)从电路(24)的输出端引出、接电磁阀(11)的线圈。导线(6)从电路(24)的电源端引出,接外部低压直流电源。在空腔内还填有可固化的绝缘材料(4),将内装置的电路元器件及引出线都固定密封。在填充可固化绝缘材料(4)时,可同时浇铸出适合于接水盆(12)水咀固定孔型的凸出台。
电路(20)(21)(22)(24)和电磁阀(11)共用一个低压直流电源。电路(20)中的C1并联在IC1的Vcc端和GND端上,R3串联在电路(21)的供电路上。共同组成一个耗电能小的高脉冲功率的红外线发射器。
电路(23)的输入接电路(22)的输出,电路(23)的输出接在IC2的IN端,IC2的:Vcc端接有R7,ST端和GND端相接,OUT端接有D4和电磁阀(11)的线圈。
S1接收到红外线信号,经电路(22)放大、输入到电路(23),经倍压解调处理后,变换成了一个加宽了的脉冲信号,输入到电路(24),作为控制电磁阀(11)导通的信号。通过选用电路(23)中合适容量的C5,可生产出能控制电磁阀(11)关闭延迟时间适宜的自动控制水龙装置,以解决人洗手和脸时,电磁阀随手的动作而频繁开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导型低压直流小电磁阀(11),工作时电功耗量小。电磁阀(11)用管接头(10)和水咀螺纹管(9)联接在一起。导线(5)上有小型插座,可方便套接在电磁阀(11)线圈的接插片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线传感器(2)通过水咀(1)基座面向接水盆(12)盆腔一侧的窗口,指向接水盆(12)盆腔中心的上半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型新颖省料,生产容易。由于采用一体化装置,部分又可以折却,按装固定容易,特别适用于直接按装固定在高级卫生间瓷接水盆上。
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严重的射频干扰、各种工作状态,电功耗量都很小,使用低压直流电,电源容易保障供应,使用安全。当市电停断时,不易受到影响,特别适合在同一场所,大量按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臧家萍,未经臧家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3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